如何解读“老生”
“老生”可以理解成一个人活得很久,或是借用戏曲里的一个角色,也可以当作是老生常谈,贾平凹在书中的后记里提出了这几种解释,为了读者不因执著于某一种解读而使思维受到局限。仔细读还可以发现,每一个故事里的人物,总会有一个人的名字里有“老”,也总会有一个人名字里有“生”,他说这一方面是为了应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不必陷在“老生”这两个字所表达出的任何一层意义里。贾平凹说:“这就像是一年的四季,有春天就有冬天,如果说有老生写作这个概念,那至少是秋天以后了。春天的东西都在成长,因此柔软,而老的就是僵硬的了。很多事情在经历看透之后就不需要一惊一乍,不需要花言巧语了,有啥就说啥,很简单。作家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包浆’了。要不就是唠唠叨叨,要么就是没话,很直白。”
如他所说,《老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与社会的关系,错综复杂,他都老老实实地呈现。读《老生》像读神话故事。《古炉》里那个善良纯朴又古怪精灵的狗尿苔还在脑子晃着,《老生》里又走来了墓生。很多人以为,《老生》中引用了《山海经》原文,与故事之间是油水不融的关系。我却觉得,《山海经》和《老生》的思维是贯通的;如果说《老生》是小说纵向地写百年中国,那么《山海经》横向的铺展则使作品境界无限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