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2|回复: 0

人民时评:重温总书记人民网讲话,让轰动世界的声音传得更远

发表于 2009-6-20 21:29: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F200906200840596333444922.jpg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了解国际新闻采编情况,并同编辑记者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 鞠 鹏摄

  去年的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幸福网事”,掀开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新的一页。

  一年以来,从在线与网友“会面拍砖”,到网上征集“民间智慧”;从省委书记“上网交心,下网服务”,到两会代表和委员网上“晒议案”;从领导干部述职网络视频直播,到法律法规出台通过网络征求意见……网络成为越来越多领导干部汲取民意的新渠道、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一年以来,从山西娄烦发生溃坝事件,到云南躲猫猫案件,从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深圳林嘉祥猥亵幼女案,从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案,到湖北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网络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效应更加凸显,力量愈发强大。在社区论坛上,在个人博客中、在新闻跟帖里,数以亿计的、未加修饰的、直截了当的、充满活力的表达、讨论乃至激辩,使人们更加确信: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政治;网络不仅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丰厚沃土。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正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重要体现。

  技术是民主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马克思曾经说过,“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上世纪初以来,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技术的进步对民主运作的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当网络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便捷、最广泛、最平等的传播媒介时,其在民主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意义更加凸显。

  现代传播技术究竟以何种性质和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民主政治生活的实质内容,既与技术的拥有者如何行为相关,也与政治对这种技术的反应与把握有关。对中国而言,网络之于民主发展的意义更是非比寻常,一方面,网络民意崛起,网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中国的网民不仅数量巨大,他们主动关注与希望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在世界各国中也名列第一”;另一方面,从总书记和总理与网民互动,到书记省长请网民“拍砖”,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可以想见,党和政府的努力与3亿多网民的热情结合,必将极大地推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火热实践,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当然,在看到网络对发展民主的巨大作用时,我们也要看到,网民不能代表全部公民,网络民主也不能代替其他民主形式。尤其在当下,我们还需要提高网民参政议政的素质,还需要警惕网络“数字鸿沟”的双刃剑效应;还需要在网络之外,从社会政治生活本身寻找民主发展的动因,在制度化的民主路径中进行民主生活的实践,全面走向“民主2.0”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