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夜细雨,在风的携带下几经酝酿终于跌落塔河,润湿了枯干,逸散了燥热。塔里木终于不再单调,颇有点吝啬地向世人展现出了它绚烂多姿的一面。
细雨微喧,听窗外,风过处,不凝噎,风签雨斜中竟也有种家乡“夜阑微雨敲轩窗”的意境,点点滴滴,虽不是“轻弹流水句,慢赋落花歌”,却也洗浴了一枝一叶,美丽了一景一色。
有多久没有这种感受了?沙漠上,风沙起时不见天,遮天蔽日何论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乏味一点一点地模糊着人的记忆,依稀着亲人的身影,几乎让这里的石油人忘掉了家乡的流水涓涓、山河清秀。
记忆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故乡诗人岑参于唐天宝十三载再度出塞轮台送别友人归家的诗句,浓墨饱蘸挥洒浅淡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壮美的边疆胡天八月飞雪图,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送友人竟能依依惜别至“不见君”! 穿越时空,诗人战马上目送友人,其实内心所牵念的,却是那雪地上空留的马蹄印痕朝向的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南阳。一千多年前用诗词笔墨挥洒情怀、激昂江山的诗人慷慨乐观的后面,亦难免怀念家乡的幽思。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古代将士艰苦卓绝中戍边忍受孤苦奇寒千里驰骋边疆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外辱;而如今,西征健儿弃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背井离乡来到轮台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汇聚成滚滚的油流,用铁人的精神撑起祖国石油事业的脊梁。大漠上,天山下,同样的故乡人,一样的轮台地,时光流转中变化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那份相似的情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古有边疆号角声声催,今现地下油龙滚滚淌。如今,胡琴与羌笛不再闻,胡杨和杨柳却依然;胡琴与羌笛声中逝去的是历史,胡杨和红柳年轮里继续的却是明天的辉煌。
… …
微雨住蛩音声起,风过处门前细柳摇曳,云开时夜空星光乍现。星空下,夜色清凉,漠海广袤。不知这样的夜色中,有多少的石油工人正在大漠的夜空下遥望家乡的方向祈佑着亲人的平安,更不知有多少的父母妻儿在梦呓中企盼着儿女夫妻一家团圆… …
今夜,雨落塔河,雨落我心。
附岑参七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