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第一缕阳光开启新的一天,大家早上好,现在我们开始晨读 今天我们晨读的内容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昨天鹤影带领我们学习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三国演义开篇,今天我们就接着怀古这首词,我们大家不知道赏析了多少遍了,
今天我们在重温一下
注释 (1)大江:长江。 (2)淘:冲洗,冲刷。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这小伙子,咱们不用多介绍,大家都对他了解很多,帅哥,多才多艺。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回忆。(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之貌。 (8)英发:英俊勃发。(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大家注意啊!纶,这里别读成腈纶的纶,读什么,大家应该知道吧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指假战场黄州。(12)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14)尊:通“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酹 这个字大家知道读什么吧?
译文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译: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译: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译: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 祖国的江山美妙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酹lei
2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
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 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苏轼这里所描述的风起水涌景象和对曹操、周瑜赤壁之战的联想,在这首《念奴娇》词和《赤壁赋》中都有鲜明生动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对于黄州之赤壁是否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故地是颇存疑虑的。这个,咱们不是考古学家,就不要研究他了
3 作品鉴赏 3.1 思想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3.2 地位 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间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小词、"句读不葺之诗", (葺qì 〈动〉本义:用茅草覆盖屋顶.用茅草覆盖屋顶,今指修理房屋:修~.) 这首词,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也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苏轼常把散文议论写进诗,被称作“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又常把他诗的这种特点写进词,又被称作“以诗为词”。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晨读 只能到这里了,后边的赏析,我们明天清晨继续吧!
谢谢大家
---转自有朋自远方来群:105986199,群成员邂逅的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