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音乐的魅力
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需要原装的载体窖藏。资深藏家认为,黑胶唱片的重兴,原因不只是怀旧。在唱片、磁带、CD等各种音乐记录材质中,黑胶唱片的音质最接近原声。众多重量级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等的作品,大多数以黑胶唱片作为首发材质。
黑胶骨灰级发烧友林资奇说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人都在追黑胶唱片?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胶唱片的鼎盛时期,恰好就是全世界古典音乐乐团演奏的鼎盛时期。
另一位资深人士潘阳对此亦有同感:指挥家卡拉扬、波姆、克莱伯,歌唱家帕瓦洛蒂、多明戈、台巴尔蒂,钢琴家鲁宾斯坦、肯普夫、古尔德,小提琴家海飞兹、大卫·奥依斯特拉赫,都在这个时代风云际会,同时留下精彩录音。直到今天,一些老字号的唱片公司还未能全部翻录成CD,要找一些稀罕的演奏就只能从旧黑胶里淘了。
潘阳认为从技术上说,今天的CD在使用方便、生产成本、标准化上都远胜黑胶,但音频指标定得较低,使得高低两端的部分声音被削减掉。耳朵灵敏的音响发烧友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数码声。而黑胶唱片由于是模拟录音,没有对音频进行限制,所以好的黑胶唱片反而给人更自然真实的感觉。
林资奇认为,艺术欣赏追求的不是标准化,而是生动性。生动的音乐一定要有个性,黑胶唱片需要唱机才能播放。从自己的唱机中流淌出来的乐曲,能让欣赏者得到一种有别于CD流水线产品的感动。
头版黑胶最值得收藏
黑胶唱片的收藏从1994年开始,到1996年单片价格已经突破百元。
林资奇认为,黑胶唱片本是一种很小众的收藏,玩唱片的人,都是享受生活的小资。买黑胶唱片跟买书画是很不一样的,绝大部分人买书画,是为了日后的升值。但买黑胶,绝大多数是出于纯粹的喜欢。
藏家建议,收藏黑胶唱片不要成为“唱片仓库保管员”,只是将自己收藏的唱片束之高阁,而应该配置黑胶唱机。要做黑胶“发烧友”,则需要自己配置唱头、唱臂和唱盘以及扩音设备。
北京华辰曾在2012年秋拍中推出“百年留声——20世纪老唱片”专场拍卖,上拍1000余张唱片,发行时间跨度由清末至上世纪80年代,内容涵盖戏曲、曲艺、乐曲、名人讲话录音、朗读片、样板戏、民族音乐、流行歌曲等多个种类。其中,清末单面片(共3张)以57500元成交,邓丽君唱片集(共20张)以28750元成交,梅兰芳、谭鑫培、余叔岩等名角京剧唱片(共10张)以28750元成交,周璇、吴莺音、李香兰等民国六大歌星唱片集(共22张)则以46000元成交。
北京保利去年春拍推出“‘留声中国’老唱片拍卖专题”,183个标的老唱片分为清末唱片、民国唱片、新中国唱片、“文革”唱片、历史文献唱片和邓丽君唱片六个部分。中国第一张33转密纹唱片《黄河大合唱》也在其中,该唱片录制于1955年,出版于1958年,是中国唱片厂出版的第一批密纹唱片之一,目前存世量仅400多张。
收藏唱片应当选择最原始的版本。黑胶唱片一般通过开盘母带制作母盘,再压模进行批量生产。头版黑胶主要是指DMM。母带存放时间长会产生损耗,造成再版唱片的信息量减低。DMM意为“直接刻制唱片”。它的工艺流程是由声能转换为电能再转换为机械能,不是通过磁带录音、混音、放音再进行刻制的录制程序,能将原声最大限度地保存下来,音质最好。直刻母盘只有一个,压制的头版唱片数量很有限,母盘一旦报废就意味着绝版,所以有DMM标志的黑胶唱片收藏价值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