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沩水云飞

[春节故事] 开奖啦——说出你的春节故事,欢喜抢楼赢取心动大奖!

发表于 2015-2-28 11:26:29 | 查看全部
       得不得奖其次,参与最重要。回家过年,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8 11:28:52 | 查看全部
刨汤的味道在催我回家过年
  •李晓波

      腊月二十五随爱人到农贸市场买菜,在肉市看到屠夫正在拿刀分解整边整边的猪肉,一时错觉,竟牵肠挂肚地回味起了儿时故乡刨汤的味道。
      故乡在重庆綦江乡下。每到年边冬腊月,每家每户就会杀过年猪,也会借机请自己的至爱亲朋一起来团聚,乡间昵称为“吃刨汤”。
      记忆中的吃刨汤是从杀猪的头天开始的,这一天下午,父亲总是很激动,早早的在屋旁抛出一个土灶来,然后将一口大锅搁在灶上,然后用木材反复试了又试,确保火势没问题才放心的收工吃晚饭。
        吃过晚饭后,父亲就挨家挨户去请我们的亲戚朋友明天来帮忙。礼节的说法是帮忙,其实就是吃刨汤。那时可不像现在,一个电话就搞掂了,那可是在方圆近五里之内去挨家串门,请客的同时再拉拉家常,回来时也是半夜,具体时间我从来不知道,因为,每次他回来,我都早已进入甜美梦乡。
       第二天一早,帮忙的人和屠夫早早就来了,大家寒暄着说一些相互祝福的话,说着笑着就把猪从圈里吆了出来。然后是几个彪形大汉一个冷不防将猪放倒在了一个特制的宽面凳子上,一个放了盐巴的盆子也立即放到了凳子边。随着屠夫手起,一把尖利的刀已经稳稳的插进了年猪的咽喉,在刀子抽出的瞬间血如剑喷涌而出,悉数落入盆内。这里有个讲究,据说屠夫杀年猪一刀毙命,表示主人家来年万事顺利,如果一刀不能毙命,还需补二刀、或者三刀,那么主人家来年必将有不可预测的灾祸。谈论散播者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将一年运程寄托于屠夫的刀功,这也变相的抬高了好屠夫的地位,从内心里,谁不想来年顺利?
       汩汩流淌的血满一盆后,猪也寿终正寝了。屠夫就用一根俗称挺杆的铁棍子从猪脚开口往猪身上捅,然后张着嘴往里吹气,边吹还边用一根木棒在猪的肋下、肚腹等处捶打,直到它圆滚滚的,全身充满气。
        一切妥当后,那边土灶里的水也正好烧开,于是一瓢一瓢的开水烫在猪的身上,也正是在这儿,我看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真实语境。然后就是屠夫用一个瓦片状的铁刨子在猪的身上刨动,刨子过处,猪毛褪净,留出了白白净净的猪皮。
        接着的工序是开边。屠夫在大家的协助下将整只猪挂在横梁上,然后用一把锋利的刀子在猪身上理出一道口子,接着用砍刀在猪的脊背上顺着这道口子“歘歘歘歘”地一顿猛砍,猪就立即分成了两半。这个时候厨房的人就来取中午的食材了。屠夫从猪身上取下肋间瘦肉、肠肝肚肺肾,取下一条猪腿,交给母亲。一旁细细观看的我知道,所谓刨汤,在厨房的程序就正式开始了。于是我亦步亦趋的跟着母亲将战场就转向了厨房。
        母亲做饭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她将食材拿进厨房后就立即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午饭的准备工作。母亲一边紧锣密鼓的炖着猪脚罗卜汤,一边炒着各种时鲜小菜,眼看着由咸菜坛子里的泡椒做配菜的猪腰子盛在盘子里,泡椒和着菜油的清香勾引得我食欲大动,于是趁母亲一不留神伸出两个指拇拈了一片塞进嘴里,然后在母亲嗔怪的目光中腆着脸将它生生的咽了下去。临近中午,吃刨汤的客人们也陆陆续续赶来了,寂寞冷清一年的小院逐渐热闹起来。被母亲从厨房撵了出来,我刚好遇见几个堂兄弟,于是和他们一起到土灶边烤红薯吃,不一会儿一个一个便全吃成了大花脸,逗得大人们好一通开怀大笑。
       十二时正,午饭准时开饭。大家满满的坐了四大桌,照例,屠夫是同主人家及几位德高望重的同姓宗亲坐的一桌,他们那桌的菜也照例略有不同,比如我在厨房偷嘴的那份泡椒猪腰子就只有他们那桌才有。但大家似乎见惯不惊,依旧高声大气的开着玩笑,喝着烧刀子。
临近下午4点左右,这一台酒才会散席,然后是一个一个红着脸高兴地说着胡话各自往着自己家的方向散去。
       坐在电脑前敲下最后一行字,再回看整篇文章,仿佛这刨汤的味道,这个个方块字,都在喊着我催着我回家过年。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4:35:22 | 查看全部

Re:春节贴春联的故事

引用第81楼李贵于2015-02-27 17:18发表的 春节贴春联的故事 :
春节贴春联的故事

——川煤达竹金刚煤矿春联游园活动素描

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遍及我们的城市农村,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在我们川煤集团的金刚煤矿也不例外,矿区到处都是红红的春联和“福”字,预示来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同时,在春节期间,矿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游园活动。最引人瞩目的是贴春联、对春联趣味游戏,深得矿区职工、家属和学生的喜爱
.......
请作者以新帖形式进行投稿,优秀作品推荐在“班组天地”杂志上发表。投稿地址:http://bbs.bztdxxl.com/thread-htm-fid-496.html,并在标题栏选择“春节故事”主题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4:36:4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91楼李晓波于2015-02-28 11:28发表的  :
刨汤的味道在催我回家过年
  •李晓波

      腊月二十五随爱人到农贸市场买菜,在肉市看到屠夫正在拿刀分解整边整边的猪肉,一时错觉,竟牵肠挂肚地回味起了儿时故乡刨汤的味道。
      故乡在重庆綦江乡下。每到年边冬腊月,每家每户就会杀过年猪,也会借机请自己的至爱亲朋一起来团聚,乡间昵称为“吃刨汤”。
.......
请作者以新帖形式进行投稿,优秀作品推荐在“班组天地”杂志上发表。投稿地址:http://bbs.bztdxxl.com/thread-htm-fid-496.html,并在标题栏选择“春节故事”主题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1 14:07:49 | 查看全部
引用第90楼李晓波于2015-02-28 11:26发表的  :
       得不得奖其次,参与最重要。回家过年,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13:54:57 | 查看全部

除夕背后:看不见的风景

除夕背后:看不见的风景

2月18日,大年三十晚上,除夕夜。
就在大家吃着年夜饭过除夕时,笔者走进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铁运处,探访一个不为大家所知的工种——车站值班员。
在车务段值班段长任振洲的陪同下,穿过8股长长的铁路线,稍走几步便登上一个站台,来到一座二层小楼跟前。任振洲介绍,这座看似不起眼的普通的二层小楼便是该处东庄站的信号楼,二楼是东庄站的行车指挥中心,是整个东庄站的“神经中枢”,是名副其实的“司令部”,负责全站的接发列车作业和调车作业组织指挥工作。
与印象中的火车站台不同,这里没有候车的旅客,也没有排着长队的买票者,整个站台静悄悄的,除了一楼调车班和值班室两个房间亮着灯几乎见不到人迹,让人感觉有一种神秘感。
白色的粉饰在夜色中看上去略显陈旧,但一条“上岗一分钟,标准六十秒”的红色标语却格外显眼。似乎在提醒着工作人员接班后就要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在任振洲地引领下,笔者一同来到车站行车室。车站值班员王继超和助理值班员孙国富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不间断的手指口述、用对讲机进行着呼唤应答、两部电话此起彼伏的响铃声……”走进这间不大的行车室,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忙。
二十几平方米的行车室,被一个5米长的操作台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王继超面前的操作台上“高配”了两部电话,黑色的电话负责与兖西站和区间道口的联络,一部白色电话是内部电话,负责日常的调度联系。3台电脑、6个显示屏也是各有分工,正前方的显示屏上各装车站的监控视频、线路分布结构清晰可见,一侧显示屏上每列车的序号、车种、车号等十几项内容一目了然,所有的车辆信息和相关数据只要轻点鼠标都可以直接查看。
“两道出站信号好,开矿87066”。 王继超表情严肃的给机车司机发布命令。同时,只见他轻点鼠标,将2股道信号调整为开放状态。随后用电话与许厂、岱庄等道口工作人员进行区间确认,这个过程中刚刚这个电话刚放下,那个电话又立即响起。确认完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墙上的显示屏,根据装车情况、股道具体占用信息等编制调车作业计划,随后通知调车组调车长来领取计划,开始调车作业。
等了近一个小时,王继超一直在忙,笔者都没能和他搭上话。
“别看值班室小,但责任重大,干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稍有失误就有可能造成事故。”任振洲告诉笔者,工作中不是不能出错,是绝对不能出错,他特别强调了“绝对”二字。他还幽默的告诉笔者,有的值班员找他反映,忙完一天晚上睡觉耳朵边都是电话铃声在响,做梦都是在手指口述指挥接发列车。
等到王继超放下电话忙完,已经九点一刻。他说,每一列车,从接计划到接车再到发车,就要打30多个电话,一个班下来要接打300多个电话,下达、传递的每一条指令都要保证准确无误,来往的列车才能有序的出、入车站。
多年的工作更是让王继超练就了“一阳指”和“二指禅”的“绝技”。他解释说,一阳指就是点击鼠标,需要快、准、轻,由于工作密度大,频繁动作,这些年先后换了8个鼠标;“二指禅”就是手指口述中的“手指”,看似手指从一个屏幕到另一个屏幕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考验的是值班员的心、手合一的准确性,无数遍的反复为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任何失误。
王继超忙里抽闲拿出饭盒抓紧吃饭。下午从家里带的水饺早已变得没有热气。他说,平时白班的午饭都是调车员去买饭的时候帮忙捎回来,往往是狼吞虎咽抓紧吃完立马再投入到工作中去,甚至忙起来午饭晚饭一起吃也很正常。
在交流中得知,像王继超一样的值班员共有8人。今年50岁的孙国富是助理值班员,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5个年头,算是“老资格”。他喝了口茶水说,现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运量相对减少,接发车密度小一些,但还是习惯上夜班喝点浓茶提神。这在以前算是种奢侈,运量高的忙时候,茶水都不敢多喝,省的老跑厕所,一个班下来嗓子喊哑是常有的事。
在外人眼中,值班员的工作可谓是冬暖夏凉,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在和值班员接触的短短几个小时里,笔者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枯燥、机械、忙碌、责任,甚至多半的值班员都患有胃病、腰椎病、颈椎病。
“当你习惯了也就默默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这种压力和责任,换来的是满载乌金的列车安全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想到这,再苦再累也值了!”采访结束时,当笔者问到他,有没有想过换份工作的打算,王继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李岩 弋永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20:55:39 | 查看全部
别样年味的小年
 文/鲁珍珍
从记事起,每年的今天几乎都是一个模型,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午饭后开始包水饺,下午五点开始,上香祭灶。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小的时候听大人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所以,每年家里都买一张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神像还配有对联,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因为灶王爷朝夕都睁着眼睛看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他细心地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我妈是个做什么事情都很利落的人,记得小时候,我妈妈都是很早就开始摆案上香,早早地就把灶王爷送上天,妈妈说,让灶王爷早点走,免得路上走得急走的累。妈妈送灶王爷上天从来不粘住灶王爷的嘴,她说好坏自有分明,神仙不用人来教着怎样去说话,谁好谁坏一目明了,不是说头顶三尺有神灵吗!成家以后,我也年年都买一张灶君神像贴在厨房里,到腊月23这天,模仿着妈妈的样子来祭灶。孩子小时候,总是在我身旁跑来跑去,帮我摆各种瓜果茶水供品。一家人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可是,今天, 已经是小年了,儿子还身在印度,不知道身在异国的孩子是否有可口的饭菜?不知道那里有没有中国的年味?从早晨起来这种情愫就一直困扰着自己,两周前的1月30日,因参加产品展销会他出发去印度。那天清晨,他从淄博出发去青岛,然后乘飞机到香港转机去印度。记得孩子出发当天晚上在香港登机前4、5分钟时打电话说有个同事登机安检时行李箱出了点问题,正在等待。其后一直到了第二天12点一直联系不上,因为,频频的不安全事故,让我胡乱的联系,胡乱的猜测,一直心焦,一直的坐立不安,一直到下午近5点的时候,孩子的视频请求发过来,我的一颗心落地了,孩子一切安好!
在此后的日子里,孩子工作认真,兢兢业业,不断的在QQ空间发几张工作照,让远在天边的妈妈看到儿子的工作状态。
今天是小年了,我知道今天还有好多和儿子一样的孩子远离家园、远离父母,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奔波在来回的行程中。
今天,祭灶时我一定会全身心的祈祷:祈祷佛祖去保佑世间的每个人都能事事顺利、时时平安。
我在内心深处呼喊:反对暴力、反对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全世界人民友谊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21:09:45 | 查看全部
快过年了,儿子还被公司派往印度出发,2015年1月30日,儿子由青岛登机到香港转机去印度,明知没事,可那一整天,一种无名的担心一直萦绕心间,什么也无心做,不知道孩子是否喜欢那边的饮食,那么挑食的孩子,吃得好吗?不知道走了那么远的路,休息的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21:10:50 | 查看全部

回 97楼(鲁珍珍) 的帖子

别样的年味!别样的春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 21:11:21 | 查看全部

回 98楼(鲁珍珍) 的帖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