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贝克汉姆在广告中的微笑让女性尖叫,六块腹肌也依然线条火辣,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已经过了运动员的巅峰期。西甲豪门的做法是按照他的意愿,将他“卖”到了美国。对足球不太感兴趣的美国人,看中的是贝克汉姆这个品牌,而不是球技。
企业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明星员工”的工作表现已经不如从前,但他们依然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或是在员工中仍然有标杆作用等“余热”。这样的过气“明星”对企业而言,虽不至沦为“鸡肋”,怎样对待他们也是很微妙的事情。分析以下方法:
放弃是适当的做法吗?
企业不是足球俱乐部。球员转会,俱乐部还能最后捞一笔。要是明星员工离职,影响可大可小。比如,家得宝前CEO鲍勃·纳利德被股东踢出局,公司就付出了2.1亿美元的代价。
不过,钱还是小事。如果处理不当而让员工认为企业太过“势利眼”,产生了兔死狐悲的负面情绪,这种影响不可见,但更深远。况且,培养员工就如投资股票,在谷底时急于清仓,也就不能在下一次涨停板时获得收益。
他们值得挽留吗?
能够成为明星员工,并不是单纯的偶然,他们必然有其过人之处。问题是要找出让星光黯淡的原因。
明星员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次才是上司和同侪。工作上的成绩有时会让人变得骄傲自负,最终固步自封。有时,人们也会过于在意上司的期待,给自己设定了不适当的目标。一旦失败,就会更希望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但焦躁的心态使得工作目标更难达成。
上司对于员工的过高要求或是猜忌、嫉妒和防备、打压,以及同事们的排挤、疏远,也会让明星员工感到挫折,失去工作的动力。
及时发现这些负面因素,将明星员工领出迷雾,不仅能让他们再次发光,而且能够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
来源:总裁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