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日益增多并广为传阅,一些网络谣言让企业备受困扰。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品新教授表示,网络谣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给政府监管和现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底,全国首例微信传谣诉谣案中,安利(中国)将刊登两篇安利谣言文章的一微信公众账号告上法庭,象征性地索赔一元并要求其道歉,反击了针对企业的微信谣言。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表示,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号被用作企业营销、推广盈利的工具。一些运营账号为达到营销目的,肆意发布竞争对手的谣言。但是,由于难以证实谁是谣言的始作俑者,对于企业方来说,进行追责十分困难。
刘品新表示,大量网络谣言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流传,混淆误导公众视听,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也会损及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网络谣言泛滥也给政府监管和现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挑战。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打击和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必须多管齐下,利用技术、法律、行政和社会监督等手段监管网络谣言。来自腾讯的企业代表表示,今后会继续加大对微信公众号传谣的监管力度,并希望与监管部门及企业联合建立辟谣平台。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