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4 22:41:50
|
查看全部
加大研发投入及功效评价力度显然是突围的正确路径。目前,立白、纳爱斯、威露士等在内的本土日化企业都在纷纷走上一条更为踏实的发展道路:聚焦主营业务、倚重娱乐营销、暂不考虑上市。例如,立白集团每年均会拿出年销售总额3.5%的费用投入研发;广州浪奇近年也形成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战略,强化技术改造力度。对此,兼任日中化妆品国际交流协会专家委员的胡兴国曾指出,“中国企业现在拼命地加大研发投入,一是在源头的原料和创新,中国企业目前很希望在这一块拿到属于自己的专利。二是配方基本与国际同步。当前各个日化企业在加快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院校合作。”
曾伟伟在采访中也着重强调,研发是日化行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法宝。事实上,环亚科技也一直坚定地履行这一路线。2011年,环亚集团新增投资1300万美元新建的建筑面积26,712平方米的环亚二期化妆品研究院,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化妆品研发中心之一”。目前环亚已取得50项专利,正在申请专利40项;建立起中国第一家化妆品院士工作站——广东省环亚日化美妆院士工作站;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中药日化产品(环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广州市创新型企业等项目。曾伟伟坦言,环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公司注重研发及生产的投入,2010年投资兴建研发大楼,投资额近6000万元人民|币,并于2012年完工。于2012年投资彩妆及洗护生产基地,投资总额近3亿元人民|币,因公司对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大规模投建,造成总资产周转率并不高,随着大规模基建投入的完工,总资产周转率未来将逐渐提升。
全面布局
相当长的时间里,本土大部分企业停留在产品营销的阶段,即企业的营销只要把产品做好,找到合适的客户,再配以合适的形象和物料,最终把产品在渠道销售出去,基本是以如何把产品卖出去作为经营导向的经营决策。为了增加销量,本土品牌在广告上加大投入。2013年,相宜本草以1.09亿元冠名《舞出我人生》,韩束1亿元冠名《非诚勿扰》,百雀羚、九美子分别投入7000万元和5100万元冠名2013年《中国好声音》,雅兰国际3750万元牵手《中国梦想秀》。2014年,根据亿邦动力网的统计发现,光韩束一个品牌全部广告投入已经接近5.5亿元。由于高支出,化妆品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扩大营收规模,布局全渠道成了救命稻草。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一线护肤品牌在二三线城市赢得一定的中低端市场销售份额以后,纷纷加速在一线城市各大商超的布局速度。与此同时,世界知名护肤与彩妆跨国巨头在占据了中国绝大多数高端消费市场之后,早已经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化妆品专店,甚至一些外资品牌更是将渠道触角渗透到乡镇市场。排名前十的海蓝之谜、赫莲娜、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宝洁、兰蔻、娇兰、娇韵诗和希思黎的高端外资品牌,在大众化妆品市场销售疲软下滑时,也开始加码细分利润更高的市场。
应该说,当下中国化妆品产业进入了一个以全产业链、品牌战略、资本运营三大要素为核心的泛产业化竞争时代。这种方式对企业管理层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经营好化妆品企业,已经远远不如以前营销时代的可控和简单,相反企业经营面临着愈发难以控制的系统性风险和产业风险,这些因素让一些企业主对当下的经营管理,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决策和操盘。
细分国内经济形势和化妆品行业导向,做好经营分析是助力环亚科技有序发展的重要推手。曾伟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公司CEO比做船长,那么公司CFO就好比船上的领航员。一个优秀的CFO,既要牵头制订实现CEO所提出构想在何时达到什么数值的具体目标,还要牵头制订为实现该目标的战略战术,以及进行成本费用管控组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