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1|回复: 3

[深圳人文] 镌刻在城市年轮里的文化记忆 ——2014年度深圳宣传文化十件大事

发表于 2015-2-6 07:42: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2014年9月22日晚,一场“联合国之夜音乐会晚宴暨第69届联合国大会欢迎晚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宴会厅隆重举行,享誉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倾情演绎了来自中国深圳的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人文颂》。

在风起云涌的文化深圳,以一年时间为轴盘点十件大事着实不易,就犹如于繁花似锦中,找寻最美的十朵。

文化对于城市而言是一种软实力,而对文化事件的盘点却可以有一些硬指标,比如影响力、辐射力,比如知名度、美誉度,比如曝光率、能见度……基于此,我们的盘点有了方向,发现了“不一样的精彩”。

《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其意是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从“大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深圳的高度,而从“点评”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深圳的力度与深度。大势所趋、顺势而为,深圳离“文化沙漠”越来越远,并在文化流动中集聚起可观的文化能量。

找寻可以镌刻进城市年轮里的文化记忆,回眸2014年度深圳宣传文化十件大事,我们可以一起感受文化变幻之美、跃升之势,也为一年来在文化发展中尽心尽力的人们“点个赞”。

大事1▶

《人文颂》奏响联合国总部,华夏正音、中国故事登上世界最高政治文化舞台

2014年9月22日晚,纽约。一场“联合国之夜音乐会晚宴暨第69届联合国大会欢迎晚宴”隆重举行,享誉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在联合国总部大宴会厅奏响了《人文颂》——一部来自中国深圳的大型原创儒家文化合唱交响曲。参加联大的常驻联合国代表和联合国官员、国际著名机构代表、杰出企业家等近400名嘉宾一起聆听了这曲人文颂歌。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全球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荣誉主席约翰-阿什博士、联合国副秘书长南威哲在演出现场分别致辞。南威哲说:“《人文颂》所阐释的仁、义、礼、智、信既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代表联合国追求的最高价值,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人文颂》先后走过了三大洲——不论是法国、马其顿、保加利亚还是美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与此同时,《人文颂》在中国港台地区的演出在华人世界广获回响,特别是在台湾地区成功巡演,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共识和认同,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9月5日,由孔子第七十九代嫡长孙孔垂长出任会长的至圣孔子基金会在深成立,旨在通过国际化的学术研究和传播交流活动,传承、弘扬和创新孔子文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同志荣获联合国有关机构颁发的“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成就奖”、“文化成就证书”,这是国际社会对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以及全民阅读、“设计之都”建设和文化流动性研究的高度认可。

【点评】

四海奏和乐,中西颂人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人文颂》在联合国总部的奏响,增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之光,让全世界在音乐中倾听中国故事。《人文颂》所承载的东方智慧通过交响乐激发共鸣,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经典案例。

大事2▶

第十届文博会写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

2014年5月19日,第十届文博会圆满闭幕并发布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第十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2324.99亿元,比上届增长39.64%;一至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达10475.37亿元;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61.38亿元,同比增长30.33%,一至十届文博会文化出口交易额累计超过一千亿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在深圳写就,凸显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实力。

“十年磨剑 灿然花开”,新华社这样评价,作为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如同一艘超级巨轮,十年间文博会有力地拉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坚定地迈出了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点评】

强大的文化产业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博会“十年磨一剑”,磨砺出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之剑”,而深圳正是闪亮的“剑锋”。深圳努力保持着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先优势:借助文博会平台,深圳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时期的排头兵,明确提出打造“文化产业升级版”,培育“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文化+互联网”等产业新业态,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

大事3▶

《新闻联播》“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开栏报道深圳改革强音,各级媒体高频率聚焦深圳创新发展

2014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等中央、省重点媒体高频率聚焦深圳全面深化改革,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发出深圳报道90多条次,头条报道3条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开栏报道《深圳:简政放权改革再出发》、新华社的《深圳确定改革主攻方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以及南方日报20个版的《改革再出发》特刊等反应热烈,影响广泛。《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卫视、新闻频率等本市媒体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推出全面深化改革专题专栏近70个、刊播稿件超过3100篇,全力唱响深圳改革强音,其中《以改革论英雄 以实干见成效》、《改革之年论改革》、《马年新春系列评论》等言论获中宣部高度肯定,深圳特区报“改革进行时”栏目获评广东省新闻媒体优秀品牌栏目。

【点评】

新闻宣传既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鞭策和鼓励,也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关注和肯定。2014年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改革创新协同推进。一年来,深圳本市媒体高举旗帜、改革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一流法治城市鼓与呼,发挥辅政亲民作用,彰显特区改革热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中央和省的重点媒体对深圳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简政放权、“三化一平台”、深圳质量、湾区经济、法官职业化等各项改革创新举措成为关注焦点。

大事4▶

开展“争当文明守法好市民十大行动”,一马当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的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文明的城市,是依法治理的城市;文明的市民,是遵纪守法的市民……” 2014年11月,在创建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在建设一流法治城市的关键节点上,深圳市文明市民(道德模范)代表陈观玉、孙影、李亚威等向全体市民发出了“争当文明守法好市民”倡议书。

“争当文明守法好市民十大行动”适时启动,以“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为主题,开展“尊法用法好市民”行动、“爱国爱家好市民”行动、“热爱阅读好市民”行动、“勤勉敬业好市民”行动等十大行动,强化城市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立法、执法、普法工作,促进市民自觉学法、守法、尊法、用法,借助法治的刚性力量使文明建设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

深圳致力于打造公益首善之都。“第九届设计之都(中国·深圳)公益广告大赛”举办,倡导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核心价值观。依托市民文化大讲堂、百课下基层、民工街舞、青工讲堂等文化品牌,打造核心价值观的“菜单式”宣讲服务。市民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真正感知到宣讲活动接地气、受欢迎,各项活动的影响明显提升。

【点评】

文化是法治的理性基础。法治精神、规则意识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套好的机制胜过千万次的运动式治理。深圳已三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4年,深圳继续推进以法治促进文明创建,开展“全市文明再提升”行动,全力做好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工作,助力“三化一平台”建设,倡导市民齐心协力营造和谐美好城市大家园,一马当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事5▶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出版,“深圳学派”从理想走进现实

2014年3月31日,历时一年多编纂而成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首批12部著作面世。两套丛书的发布成为深圳学派建设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深圳学派从理想走进现实。

《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分别由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作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撰写引言,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由市社科联牵头组织编撰、海天出版社出版。

在题为《以“深圳学派”旗帜凝聚一流学术人才》的书序里,王荣书记表示,学术文化的积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方能结出硕果,《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的出版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在深圳这块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沃土上,通过各位学人孜孜以求的努力,‘深圳学派’必将根深叶茂,成长为参天大树。”

【点评】

习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自1996年首次提出建设“深圳学派”以来,经过十多年持续推动,如今深圳以“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为宗旨的“深圳学派”建设已成共识,学派旗帜高扬、学术文化昌盛,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7:44:09 | 查看全部
大事6▶

深圳连获“全国网络舆情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中“全国十佳城市奖”第一名

2014年,深圳第四次荣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发的“全国网络舆情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第三次摘下了“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中“全国十佳城市奖”第一名的桂冠。

“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由新华网携手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武大互联网科研中心、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举办,历时数月在调研全国286个重要城市的2013年度的网络形象相关情况并结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主办方给予深圳的颁奖词说,“在移动互联时代,深圳再次成为第一批‘新媒体特区’,并以连续问鼎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的骄人成绩创造了政务、商务、社会生活、舆情网络形象的新‘深圳模式’”。

【点评】

20年,一根网线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深圳。深圳拥有800多万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84%。作为中国的“最互联网”城市,这座改革开放之城在网络中勇立潮头,秉持“法治 公开 担当 良知”理念,推动互联网治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孜孜不倦地网聚时代正能量,打造一片清朗天——让法治成为网络社会的基本准则,让公开成为网络社会的常态,让担当成为网络管理者的必备素质,让良知成为网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

大事7▶

深圳7件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创意十二月”十年见证深圳“设计之都”崛起

2014年9月,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深圳报送的5部作品获奖——票房约两亿的电影《全民目击》、树立国产动画新标杆的《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创下收视高峰的电视剧《有你才幸福》、咏诵中国梦的歌曲《放飞梦想》、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广播剧《疍家小渔村》。此外,由深圳创作、经其他省市单位报送的广播剧《我有一片阳光》和歌曲《天耀中华》也榜上有名。同时,深圳14部作品获广东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居全省第一。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是对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工作成效的一次重要检阅,是为新中国成立65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廖祥忠说,“深圳一个城市多部作品获奖非常不简单,可喜可贺。深圳已形成了文艺创作大气候,文艺精品频出,希望这片现代文化沃土孕育实现更多中国创作梦想。”

2014年12月,第十届“创意十二月”开展151项精彩活动,系列活动项目基本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9大领域,市民尽享创意之美、创意之乐。2014年6月,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举行,来自全球70多名选手切磋技艺,在深圳这座“钢琴之城”奏响一个个美丽音符。

【点评】

深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深圳音乐工程、影视工程、文学工程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一批叫响全国的文艺精品和文化活动实现了“国家立场,深圳表达”,而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文化深圳,以创意为代表”、“质量深圳,创意为先”,依靠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精英创意与市民创意相结合、创意艺术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深圳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大事8▶

“深圳读书月”高贵坚持15年,参与读书月活动总人次突破1亿

阅读之光再次把一座年轻的城市照亮——2014年11月1日,第十五届深圳读书月如期而至,全国首创的读书节庆活动迎来了15岁生日。

第十五届读书月举办各类活动718项,参与人数达1100万人次,活动数量及参与人数均创历史新高。“领导荐书”、“年度十大好书”、“经典诗文朗诵会”等传统品牌受热捧,“阅读指数发布”、“推动阅读立法”等创新举措产生广泛影响。24小时书吧7万小时不打烊,成亮灯时间最长的24小时书店。民间阅读组织达100多家,由其举办的活动占读书月重点活动的11%。人均购书量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举行“首届年度十大童书评选”,深圳成中国亲子阅读高地。出版《高贵的坚持——深圳读书月15年回眸》,展示读书月风貌,阐释其理念机制、文化价值和深远影响。成立深圳市全民阅读研究与推广中心。

【点评】

读书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内心快乐、关乎一个民族的强盛,但更重要的是它关乎人类的可持续。深圳读书月始创于2000年11月1日,一个只有30多年建城史的年轻城市,却有15年时间坚定不移地推动全民阅读,读书月成为这座城市高贵的坚持。15年来,读书月举办的活动总数达4729项,参与读书月的总人次达1.06亿。读书月已走进深圳千家万户,成为城市文化名片和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阅读,已经融化为市民生活的内在需求,为深圳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大事9▶

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受中宣部肯定,登上《新闻联播》

2014年6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在“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栏目中以《深圳:文化单位考核效益求双“好”》为题,介绍深圳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和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推动国有文化集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做法。报道指出,深圳将绩效考核作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重要内容,市委宣传部与市国资委等部门每年对国有文化集团实施考核,并实行考核结果与负责人薪酬直接挂钩。“社会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的运营理念带动《深圳特区报》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圳广电集团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深圳卫视快速发展;“体验式书城”成为市民喜爱的城市文化生活空间。

深圳建设效益集团的经验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5月9日中央《文改简报》刊发《深圳市探索建立市属文化集团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均做专题报道。

【点评】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在2003年就成为全国首批9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迄今已四次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14年,深圳文化体制改革依然步履铿锵,效益集团建设、国有文化集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交所指定进场业务等多项举措的首创精神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大事10▶

“深圳文化十大愿景”闪耀光芒,文化深圳美好画卷期待你我共同绘就

2014年新年伊始,多年来坚定推动“文化立市”战略的深圳,面向未来提出“深圳文化十大愿景”,勾勒出城市崭新的文化蓝图。

“让深圳观念成为时代精神的领航者”、“让城市包容温暖每一个人”、“让媒体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守护者和代言人”、“让每个市民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强大的文化产业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法治阳光照耀文明成长”、“以张扬国家文化主权拓展国家利益和城市利益”、“为文人造个海”、“城市文化要给学术以神圣地位”、“让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复兴”,“深圳文化十大愿景”从思想舆论、文明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城市文化发展目标,内容丰富新颖,步调坚定扎实,是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一次全面审视和指引。

深圳不是靠文化积淀,而是靠文化愿景来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认为,“深圳文化十大愿景”蕴含着新的深圳观念。十大文化愿景,正是深圳在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思考的更前沿的内容,指出了文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点评】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民族的复兴不只是经济的腾飞,更应当是文化的复兴。一座城市的终极意义是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进入到“拼文化”阶段,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昔日的“文化沙漠”里何以长满了庄稼?因为这座城市树立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凡是工商发达之地,必是文化兴盛之邦”,文化因流动而生机勃勃、因流动而创造巨大的文化增量。找到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与方向,深圳努力探索创新不断前进,成就着今日的“文化强市”建设。(深圳商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6 08:17:32 | 查看全部
十件大事,引领深圳文化快速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6 08:17:47 | 查看全部
问好云飞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