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4|回复: 4

国有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发表于 2015-2-9 19:58: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其中,国有独资和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国有企业)是生力军。全面掌握,深入分析,切实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中华民族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百年梦想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引进156项大型企业为龙头,开始大规模建设国有企业,并同时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当时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技术资料情报室,进行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企业普遍建设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产品设计所、工艺研究所等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机构。著名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在这个阶段总结出来,后来被西方工业界融合到现代管理方法中的。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前苏联撤走专家和西方的封锁,我国开始自主仿制国外的先进产品,并在部分领域特别是国防工业领域开始自主研发和设计新产品。“两弹一星”、第一代核潜艇、自主设计的强击机和战斗机等等都是这个期间的成果。由于几乎清一色的公有制企业,而当时的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新中国前30年的国家技术创新队伍和成果一半左右来自于国有企业,一半左右来自于高等院校和行业研究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政企分开、军企分开、以242个行业研究所企业化转制等为内容的科技体制改革和集团化经营,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第二次解放和发展。虽然同期,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在快速增长,国有企业仍然占据国内技术创新的半壁江山。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水下机器人、高铁、核电、造船、农业、家电、重大水利工程、冶炼、能源、发电、勘探、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筑等各个方面几乎全面进入国际先进技术行列,部分技术领先世界。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连续四年编著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报告将中国企业分为高端制造业、能源业、电子信息业、生物业、节能环保业5类,并各自排出企业自主创新前100强。国有企业依次占有80%、90%、70%、60%和50%以上。各行业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前10名几乎都是国有企业[2、4]。这些统计数据还没有包括国有企业的国防技术创新数据。
  企业中设立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技术创新机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绝大多数设在国有企业。企业中的工程院院士绝大多数来自于国有企业。“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简称国合基地)”是由科学技术部及其职能机构认定,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不同类型。国合基地已成为国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领域或地区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截至2014年底,科技部共认定国合基地482家,其中国际创新园24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08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30家、示范型国合基地320家。其中,企业为主体的国合基地共计127家,国有企业84家,占企业总数的2/3,占国合基地总数量的17.4%,主要分布在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以承担企业数量排序)。
  种种数据表明,国有企业过去和现在都一直是国家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未来也应该和必将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所不同的是前30年以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主,后30年以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未来的30年将以协同创新和原始创新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58:50 | 查看全部
4.企业本身技术含量就比较高,有依靠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的经验。即使是非竞争性企业,也都有依靠技术创新发展企业和保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的成果经验。如: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就是我国绿色生态环境研究应用的基地,也是大量先进对地观测设备的试验场和第一用户。
  5.国际化能力强。国有企业向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能力强,搞开放式创新、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的能力强。他们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丰富的国际运作经验;拥有很强的国际并购能力。如: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承建了全世界70%以上的百层摩天钢结构大楼,还承建了中东最大的机场阿布扎比国际机场航站楼、非洲最大的清真寺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其中包含世界最高的宣礼塔)等地标性钢结构工程,钢构件出口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6.有配套的技术创新人员的培训、培养和继续教育体系。国有企业除了前面提到的拥有自己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计划外,在行业内和社会上还往往有就近的对口教育机构。同时,这些国有企业和国内外的教育、科研、培训机构往往有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
  7.对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愿望强烈,对企业升级换代有需求有经验,承受力和风险意识较强。大量的国有企业都经过了至少一轮的转型升级。如:中国中化集团就是经过转型从进出口贸易公司,本世纪成功转型为以能源开发为主有限多元发展的生产型企业。
  8.对依靠技术创新求发展的认识高、措施强、效果好。如:获得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第四届中国高端制造业100强第5位、获得中国企业创新成果奖的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比学赶超策略,使企业的“离心球墨铸管”生产规模和综合技术实力达到世界领先[2、3]。
  (二)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和被歧视突出。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和受到的歧视也是积重难返的。长期的计划经济烙印,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歧视,政府和社会对国有企业过多的本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期望等等,都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和负担,也直接和间接影响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1.创新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由于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可以维持短期利润目标、企业发展快慢和是否可持续对管理层影响不大等因素,国有企业的高管对于技术创新的热情不高。对于技术创新团队的激励主要是职位晋升、一次性项目奖励和岗位工资。自主创新500强企业分别约有90%、80%和70%企业采用之。采用效益分享和期权的自主创新500强企业分别约为10%和20%。[2]
  2.目前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技术创新的发展,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例如:在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相对自由流动,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授权、交易和利益分配,特别是在目前国际上大型企业普遍流行的通过并购和技术成果交易快速形成集成创新优势赢得市场的方面,国有企业遇到很多体制机制上的束缚。
  3.发达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歧视和限制,影响了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也影响了开放式创新。发达国家利用国家安全堡垒、何患无辞的国有企业非市场化标签等,排挤打压国有企业,保护其本国企业。
  4.对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差距。技术创新人才普遍不愿意进入国有企业工作,年轻人更甚。以著名的千人计划为例,截至目前,国家千人计划共引进4280人,其中企业引进1248人,国有企业引进202人占4.7%。202人中创新长期引进160人,创新短期17人,青年千人10人,溯及既往6人,外国专家9人[5]。国有企业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氛围、鼓励激励技术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的挑战严峻。
  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需要冷静分析、及时决策、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其中包括:
  1.企业发展阶段要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我国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在全世界各国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排名中仅仅从第81位上升到第77位[6]。从2001年到2012年十二年间,在20国集团的19个国家中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排名一直位列第17位,2003年还后退到第18位[7]。中国的人均GDP排名也长期在80-90位区间徘徊。由于整个世界都在发展,横向比较,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人均指标排名上已经12年没有进展。提供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能力,国有企业责无旁贷。提高国有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时不我待。
  2.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带来了挑战。如:云计算、云设计等云方式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过程的管理、成果的应用等等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
  3.发达国家对我日益加强的多方位遏制,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不择手段的干扰,都可能影响技术创新的及时和正确决策、干扰进度、限制技术创新成果的使用。
  4.国际化全球化要求企业必须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员待遇也必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如果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经能够在国内,在中国的政体、国体,特别是中国的法律体系下,在熟悉的文化环境下与跨国公司竞争。未来30多年,国有企业将需要率先走出去,到其他的政体、国体、法律体系下,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去搞开放式创新、去赢得竞争。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5.同业企业的竞争和配套企业的需求。在国内,要面临同业竞争。同时,还要处理好与配套企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分配。而国内的非国有企业可能要求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技术创新责任和风险,低成本使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和成果。
  (四)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机遇。
  事务是辩证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支撑、劣势指出了改进的方向、挑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它们都可以转化成机遇,而更加直接的机遇有:
  1.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为此,从分配、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将对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取得平稳高速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功能、新业务模式的需求将快速扩大。市场需要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59:09 | 查看全部
 3.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创造人才、技术、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广大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将在输出人才、培训当地人才、转移技术、共同研发技术、设计生产和出口技术产品、开展广泛的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发达国家可能带来的机遇。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低迷,还是走出低谷,或是相对高速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机遇。他低迷,我们可以借机吸纳其技术创新力量和成果,充实提高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他发展,我们可以开拓巨大的产品、技术和人才市场,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快速发展。
  5.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友好、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
  6.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给新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更高的起点、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更大的需求拉动。
  三、发挥国有企业主力军作用的对策建议
  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地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应该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企业,建设充满活力的、给予创新主体足够自由和利益空间的、充分发挥中国暨有优势的、可持续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一)通过新一轮的企业改革,形成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全面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浪潮。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切实将企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上来。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步伐,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创新力量和资源,为进入发达国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建立行业和企业技术竞争情报体系。企业技术竞争情报起源于二战后大批谍报人员转行到大型企业工作,成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他为现代企业掌握同行技术竞争态势、预测新技术趋势、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发挥了独特的巨大作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国应该向国际一流企业学习,大力发展技术竞争情报。[8、9]
  (三)通过混合所有制、建立产业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和技术创新人员溢出等方式,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战略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带动国内其它企业,特别是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四)鼓励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技术援外比重。将我国目前的技术援外占整个援外的比重从30-40%提升到与发达国家的70-90%相近的水平。[10]学习西方国家和企业的做法,用技术援助带动产品、服务、标准的输出,提高受援国对我的依存度。
  (五)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大力发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职业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项、新增工程院院士进一步向企业倾斜。组织和引导现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特别是工程院院士长年下企业解决一线的实际问题。
  (六)加强技术工人的岗前和在岗培训,在国有企业中尽快普及职业中等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企业全员和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素养。
  我们讲国有大企业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并不是要国有大企业一花独秀。其他企业,特别是其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机动灵活,管理高效,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地方军、别动队、特种兵、后备军。我们强调的是协同发展,是主力军带领下的有效合理分工,是形成合作共赢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相信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植根于九州大地的各类企业,一定能够各展雄风,为中华民族带来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ISBN 978-7-5147-0478-5.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年6月.
  2.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3)》[M], ISBN 978-7-5177-0061-6.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年12月.
  3.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调研报告(内部资料)》. 2013年5月.
  4.陈宇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讲稿, 2014年9月. 中共中央党校课件, 2014年12月.
  5.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2014年度总结(内部资料)》. 2015年1月.
  6.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主编. 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黄皮书)[M], ISBN 978-7-5097-37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7.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主编.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M], ISBN 978-7-5097-6689-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
  8.李艳, 赵新力, 齐中英. 企业技术竞争情报活动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ISSN 0252-3116, 2013年5月第57卷第10期:87-95.
  9.赵新力, 高文飞, 张智祥.行业技术创新及行业技术竞争情报[J].情报科学 ISSN 1007-7634, 2009年10月第27卷第10期:1563-1568.
  10.鹿宁宁, 赵新力. 美日德三国技术援助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ISSN 1002-6711, 2012年4月5日第4期(总第192期):145-150.
  课题组长(执笔人):赵新力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吕彩霞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书记
  巴树桓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总经理、林管局局长
  郭士进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常委
  王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丕龙 中国中化集团总经理助理、总地质师
  马 赟 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
  指导老师: 曹 立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室主任、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59:25 | 查看全部
 (四) 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机遇。
  事务是辩证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支撑、劣势指出了改进的方向、挑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它们都可以转化成机遇,而更加直接的机遇有:
  1. 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国有企业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为此,从分配、产业政策、税收等方面将对国有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取得平稳高速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2.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功能、新业务模式的需求将快速扩大。市场需要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将创造人才、技术、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广大国际市场。国有企业将在输出人才、培训当地人才、转移技术、共同研发技术、设计生产和出口技术产品、开展广泛的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4. 发达国家可能带来的机遇。发达国家无论是经济低迷,还是走出低谷,或是相对快速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机遇。他低迷,我们可以借机吸纳其技术创新力量和成果,充实提高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他发展,我们可以开拓巨大的产品、技术和人才市场,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快速发展。
  5. 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现实,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友好、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
  6.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给新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更高的起点、更加有力的支撑和更大的需求拉动。
  三、发挥国有企业生力军作用的对策建议
  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战略中的生力军作用,就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地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应该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企业,建设充满活力的、给予创新主体足够自由和利益空间的、充分发挥中国暨有优势的、可持续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一) 通过新一轮的企业改革,形成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全面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浪潮。以国有企业为重点,切实将企业的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上来。加快混合所有制的步伐,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创新力量和资源,为进入发达国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 通过混合所有制、建立产业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和技术创新人员溢出等方式,由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发挥国有企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战略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带动国内其它企业,特别是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发展。
  (三) 鼓励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迅速增加技术援外比重。将我国目前的技术援外占整个援外的比重从30-40%提升到与发达国家的70-90%相近的水平。[7]
  (四) 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大力发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职业高等教育。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项、新增工程院院士进一步向企业倾斜。组织和引导现有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特别是工程院院士长年下企业解决一线的实际问题。
  (五) 加强技术工人的岗前和在岗培训,在国有企业中尽快普及职业中等教育。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企业全员和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素养。
  我们讲国有企业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并不是要国有企业一花独秀。其他企业,特别是其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机动灵活,管理高效,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地方军、别动队、特种兵、后备军。我们强调的是协同发展,是生力军带领下的有效合理分工,是形成合作共赢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相信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植根于九州大地的各类企业,一定能够各展雄风,为中华民族带来满园春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59:43 |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ISBN 978-7-5147-0478-5.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年6月.
  2.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3)》[M], ISBN 978-7-5177-0061-6.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3年12月.
  3.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创新调研报告(内部资料)》. 2013年5月.
  4. 陈宇学.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讲稿, 2014年9月. 中共中央党校课件, 2014年12月.
  5. 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主编. 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黄皮书)[M], ISBN 978-7-5097-3798-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6. 李建平,李闽榕,赵新力主编. 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G20国家创新竞争力黄皮书)[M], ISBN 978-7-5097-6689-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
  7. 鹿宁宁, 赵新力. 美日德三国技术援助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J]. 中国科技论坛 ISSN 1002-6711, 2012年4月5日第4期(总第192期):145-150.
  课题组成员:吕彩霞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党组书记
  巴树桓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总经理、林管局局长
  郭士进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常委
  王 宏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丕龙 中国中化集团总经理助理、总地质师
  马 赟 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
  赵新力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正局级)
  指导老师:曹 立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室主任、教授
  课题执笔人:赵新力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