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12|回复: 0

轧钢线上的“金牌职工”

发表于 2015-2-10 07:53: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穿越巨浪的海洋巨轮、到中央电视台发射塔,从北京奥运会场馆到重庆鹅公岩大桥,从他手下轧出的高质量钢板,早已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这名缔造了无数奇迹的“金牌职工”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周亚平,一位在钢铁交响的热浪中脱颖而出的轧钢工人。

“做人要做好人,炼钢要炼好钢”

周亚平出生在炼钢工人的家庭,父亲也是重钢职工,老一辈钢铁工人严谨、敬业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周亚平:“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炼钢就像做人,做人要做好人,炼钢要炼好钢。”

1981年11月,20岁不到的周亚平踏进重钢股份公司中厚板厂热轧车间,火热的轧钢现场,往返穿梭的火红钢板,让年轻的周亚平心中充满兴奋和自豪,“献身祖国轧钢事业,争做一流轧钢工”的念头便油然而生。

轧制6mm钢板,曾是全国中板行业的一道技术难题,它是中板生产的最薄厚度极限,轧成率低而成本高。为攻克这道难题,周亚平主动向厂里请缨。为掌握钢板轧制过程中每道次板形变化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他守在轧机旁,顶着高温对轧制过程中每道次的板形变化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最终突破性地发现了传统操作方法所依据的“压下量随着道次的减少而逐渐减小”定律并不切合操作实际。

于是,周亚平大胆采用成品道次先平整,减少钢板横向同板差后,再进行最后道次轧制的独创操作法。这一操作法的实施,确保了钢板的平直度和板形,大大提高了6mm钢板的轧成率,使轧成率从轧制初期的80%提高到现在的98%以上,并赢得了用户的赞誉。

周亚平凭着一定要成为一流压下手的信念,细心琢磨不同钢种、不同规格、不同温度及不同辊形下更好的压下量分配方法,面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近年来,周亚平先后创出了“头部微压下”“前后台摆钢缓冷”“宜轧前冷、不宜轧后冷,宜空冷、不宜水冷”等提高热轧性能合格率、成材率和产量的操作方法。他发明的“单道次轧制法”,使重钢中厚板厂4100mm作业线小时产量逐步提升,目前已经成为同型号轧机小时产量全国第一。

2002年,周亚平成为重钢集团第一个金属压力专业高级技师,并担任重钢集团技师协会委员会委员,成为重钢轧钢线上的“金牌职工”。

在一个英雄的连队战斗

“我每发现或改进的一项操作技能、轧制技巧,都毫无保留地向其他班组的精轧压下手传授。”周亚平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善于调动团队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每一块钢板就像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样。”与周亚平一起从技校毕业分配到中厚板厂的卿朗鸣开起了玩笑,“受他影响,我们压下手都形成了一个习惯:轧完钢板,不是到点儿就回家,而是下班后都跑去看钢板成型情况,确认无误后自己才能安心回家。”2003年4月,周亚平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我从周师傅那里学到的除了轧钢技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这是能在技术上有所创新的基础。”和周亚平没有师徒之名、却有着师徒之实的蹇丹,在周亚平的悉心指导下,仅用了4年时间便成长为中厚板厂最年轻的轧钢班长,也成长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劳动模范。

“谁说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你敢想敢干、能干巧干、苦干实干,我们普通的轧钢工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周亚平围绕公司2700mm中板生产线及4100mm宽厚板生产线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带领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由2名高级工程师、4名高级技师、2名工程师、7名轧钢技师、8名高级工组成的轧钢创新工作室。

该工作室先后多次举办“AGC自动压下控制原理”等技术讲座、科技沙龙,开展质量分析、技术创新。同时,工作室还举行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及其运用等专题培训,参培职工达675人次。

目前,工作室已经完成了《提高2700mm中板生产线极限薄规格块品种率》等创新项目15项,破解了“减少2700mm中板生产线厚钢板表面‘花斑’缺陷”等行业难题,使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经济效益2264.1万元,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动力。2014年,该工作室被全总授予全国首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我喜欢大家叫我‘周师傅’”

在中厚板厂,职工们都将周亚平奉为攻克难题的“及时雨”,每当遇到操作上的棘手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周亚平。除了业务水平高,平易近人的品质也是周亚平深得人心的重要因素。

“我喜欢和大家交朋友,比起‘周书记’、‘周劳模’的称号,我更喜欢大家叫我‘周师傅’。”现任热轧作业区党支部书记的周亚平常说:“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都多,为啥不能以兄弟相称呢?”周亚平觉得和职工们交朋友,亲如一家是最自然不过的事。


“第一时间回应解决大家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你是真心为他们办事,这样就会将职工的心拉近,调动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周亚平有时还自掏腰包带领技术骨干“小聚”一餐,在欢乐的笑声中谈工作,讲技术,提要求,给大家讲解一些轧制薄规格、难轧品种钢板的操作技巧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既提高了他们的技能,又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人生心语:

干工作不是为了应付,也不是为了炫耀,力争做到最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周亚平

同事感言:

熟悉周亚平的人会不约而同地称赞他“完美得无懈可击”。工作上,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工作之外,他拥有一份难得的睿智与谦逊。像一枚钻石的不同侧面,折射出的是多种精彩。他是一位光芒闪耀的焦点人物。(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