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连云港东泰公司机械队叉车司机李守勇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在深圳盐田港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港口领域职业技能大赛中,他与来自全国27个港口90余名叉车操作好手同场竞技,经过技能与技巧硬碰硬的比拼,综合成绩名列第二。这是连云港建港以来,职工个人在全国技能竞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日前,他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叉车岗位上22年的坚守
今年41岁的李守勇,1993年从技校毕业后便开始和叉车打交道,至今已经22个年头。谈起开叉车的经历,他说就是四个字:非常辛苦!特别冬夏两季在室外操作,严冬极寒,手脚都冻得僵住;酷暑高温,汗水一遍一遍打湿工装。因为艰苦难熬,许多年轻人想尽办法脱离了这个岗位,但他却坚持下来了。
“勤奋好学、踏实能干”,这是班里的老师傅对他的评价。翻开班组工作日志,一行行的文字清晰可见:2007年3月他创下一工班装卸120节火车、倒装138个集装箱的记录;2009年4月,他驾驶沃尔沃41号车在592场一个工班矿砂围堆28000吨;2012年5月份,创下工班矿砂喂料13000吨,个人单月操作吨120000吨的纪录……而这些绩效的获得绝非偶然,是他用付出比别人好几倍的努力换来的。在下舱作业的时候,为了节省来回跑卫生间的半个小时的时间,他甚至严控自己的饮食。
爱琢磨事的技能标兵
近几年,公司装卸货种由原来的散杂货调整为件杂货,而且都是钢材、胶合板等大件货物,这对流动机械操作的职工技术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李守勇主动适应公司转型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大型件杂货物装卸的快、准、稳、无声响操作等绝技绝活训练。如今,他已成为装载机、叉车、正面吊、抓料机等7个主要流动机械操作的岗位技术尖子。
如何把个人的技术技能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提升装卸效率?这是他经常琢磨的事。 在矿砂堆高作业时,李守勇发现受作业区域的限制,装载机在作业中经常出现装载机等待运输车辆的现象,而另一个作业场所却因为装载机数量不足而造成了运输车辆排队等候,致使两个作业区域的工作效率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仔细分析,他向公司建议:封闭作业区域,让装载机同时在两个作业面进行交叉作业,使装载机与运输车辆在作业中保持相对均衡。他的建议被采纳并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后,一个工班下来,矿砂堆高作业量突破了1万吨。不仅如此,他的这个建议还引发了公司如何合理调配使用机械的大思考。目前,全公司装卸效率提升10%左右。
作为连云港市岗位技能标兵,李守勇在开展师带徒活动中注重年轻职工一专多能的技能培训。针对80、90后职工脑子灵、动手差、思想活跃等特点,培训中他不仅传授操作技能,还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用身边人的事例,激发年轻职工工作热情。在他的带动下,全班45名职工把学技术、提技能、练本领作为自觉行动。在全国第六届交通运输行业港口领域职业技能大赛叉车项目竞赛中,他们班有四名职工进入了前20名。
不气馁终于走上“星光大道”
2014年9月份,经过激烈角逐,李守勇获得了集团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精英赛第一名的好成绩,代表连云港参加了全省港口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叉车项目的比赛。然而,由于在这次比赛的理论考试中发生了一个小意外,影响到他在实践操作中的发挥,仅获得这个项目的第七名。从南京回来后,他没有气馁,反复对照操作的难点、要点,查找不足,规范每一个动作。在近一个月高强度练习下,他学会了怎样调整竞赛心态、控制紧张情绪。在11月16日的全国技能大赛中,他不负众望,近乎完美的操作夺得了该项目第二名的好成绩。
如今,回到工作岗位,他的自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他直言:跟全国这么多同行精英同场竞技,让他感悟到任何一项技能都没有巅峰,不能因一时的成就就固步自封、坐井观天。他表示要好好总结叉车、装载机等操作绝技绝活,在提高装卸效率、节能减排等方面下功夫。他坚信,只要在港口集团为职工铺就的这条“星光大道”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周新林 寇博 王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