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院长赵冬冬的带领下,2014年,烟台院全力克服金价下跌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在地勘项目锐减、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迎难而上,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定发展”为总基调,以“稳定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发展战略,全力消化不利因素,在全国地勘企业业绩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实现了生产经营指标的逆势增长,被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评为山东冶金地勘系统2014年度先进集体,赵冬冬被评为山东冶金地勘系统优秀管理工作者。
近年来,烟台院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在立足黄金勘查、服务矿山发展中不断超越自我,屡创佳绩,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成为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中的龙头企业。
自2014年以来,烟台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勘项目缩减,生产经营困难。在困难面前,赵冬冬带领他的团队以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雄心和气魄,全面分析市场形势,不失时机地推出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迎难而上,确保增长”的全新发展战略。
突出主业适度多元
突出主业,适度多元,全力抢占地质市场,这是烟台院2014年发展的一大亮点。为了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准确把握地质市场的发展规律,科学预测探矿发展前景,该院以大地质、大市场、大发展为理念,从市场调研入手,以胶东半岛为基地,由院领导带队,分赴山东、吉林、辽宁、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安徽、青海、北京、陕西等地,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地质勘查单位和相关矿山企业广泛接触和洽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有价值的勘查信息。
在此基础上,烟台院兵分数路,踏遍齐鲁大地,穿越东北丛林,转战新青蒙甘,驰骋在内蒙古草原,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开辟了若干个地质勘查市场,收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烟台市某金矿地质详查项目一年共完成钻探进尺3927米,施工钻孔12个,共圈定了5个金矿体,求得新增金矿石量17.35万吨,金属量1.66吨。
烟台院还坚持商业地质勘查与基础性地质勘查“两条腿”走路方针,从基础地质工作到地质灾害评价全面实现了人员和设备的科学配备。项目类型实现了从国家、省、市财政项目到市场项目的全面开发,同步推进。
2014年,烟台院共执行各类地质项目28个。其中,主要社会地质勘查项目17个,主要环境地质项目3个,完成了面积性地物化工作2070平方千米,剖面性化探工作53.8千米,还成功中标4个地质灾害和监理项目,中标额达1571.3万元,创造了烟台院地质灾害市场开发的历史最高纪录。
项目立院质量兴院
立足“项目立院”、“质量兴院”,扎实推进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烟台院2014年发展的亮点之二。
自实施项目经理聘任制以来,烟台院始终把推进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发展力的总抓手,以严格执行标准作为项目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使项目建设标准高,质量好,深受矿山用户的好评。
2014年,烟台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严格项目标准化管理,奖罚分明,责任到人,使立项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质量大幅提高。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巴彦诺尔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是烟台院成立以来首次承担的大型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周期为3年。为了确保提交完成1∶50000矿产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员工顶风雪,冒严寒,战酷暑,每天翻山越岭十几里路,仅用70天就完成了土壤化探测量1116平方千米,采集5346件化探样品。到2014年底,该项目部共圈定综合异常矿点17处,矿化点2处,出色完成了全年矿产地质修测和地质调查任务,被天津地调中心检验评定为优秀级项目。全院矿山客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人才兴院支撑发展
坚持“人才兴院”,为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这是烟台院2014年发展的亮点之三。
为满足迅速发展的地勘事业需要,近年来,烟台院始终坚持面向大专院校,依靠科研部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先后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和山东正元地勘院输送了一批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输送人才数量和质量居山东局第一位,该院已经成为山东局和山东正元地勘院的人才培养输送基地。
烟台院先后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请他们来院举办技术讲座和人才培训班,2014年,他们有47人参加了“质量管理、技术规范、企业管理、安全管理”专业培训班,32人分3批次参加了地质勘查项目管理实用标准培训班。他们还实行了项目经理聘任制,先后有10名项目经理通过应聘,成功走上项目经理岗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