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安石变法的曲直(下)
到了南宋高宗时期,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急转直下。认为王安石祸国殃民,变法搞得天怒人怨,最后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是南宋官方的评价,受官方影响,民间对王安石的评价自然也不会好。
祸国殃民、导致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帽子太大了,这个评价对王安石有失公允。王安石变法前前后后不过十多年,法令是陆续公布的,有的法令只实行了三两年就被废止。由于时间短,变法对北宋的经济影响并不大,王安石何以被扣上如此大的帽子?事出有因。南宋朝廷极力贬低王安石,有推卸责任、找替罪羊的因素。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王安石变法客观上衍生出一个极坏的“副产品”,这就是“党锢之争”,朝廷内部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至于哪一派好很难讲,参差不齐,每派都有好人也有奸人。党锢之争延续了很多年,对后世的一些王朝影响也极大。激烈的内耗,导致北宋国力急剧下降,灭亡也就不可避免。把“党锢之争”的罪名强加到王安石的头上,对王安石是极其不公平的。客观上,变法对“党锢之争”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推行变法,王安石重用了一些奸孼小人,这些人名声极坏,给变法染上了污点。王安石的用人标准:凡是支持变法的人就重用,凡是反对变法的人就排斥,从而让一些投机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王安石、司马光去世后,党锢之争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王安石被扣上祸国殃民的帽子,和他用人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元明清延续了南宋的观点,对王安石的评价极低。几百年,王安石都是一个大坏蛋、大恶人的形象。
清朝末年,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文革期间,王安石被“神化”。造反有理,同样变法也有理。王安石被捧为大英雄,法家的杰出代表,可谓清一色的正面评价。司马光则被打成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跳梁小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有失公允。
现在,对王安石的评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基本持肯定态度,功大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