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4|回复: 2

6连号事件折射住房改革思路要更新

发表于 2009-6-25 20:41: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发生的武汉经适房6连号严重造假事件,让经适房的公平公正问题再次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可否认,经适房作为一种住房保障手段,的确发挥了一部分住房保障作用,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但随着媒体曝光越来越多的经适房在建设、使用、分配过程中的造假事件,使人们对经适房能否真正发挥住房保障作用,以及能否保证公平问题产生了怀疑。

    按照早期提出的住房改革思路,取消福利分房,发展商品房市场,并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性住房。但由于一些地方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不力,房地产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问题频现,诸如拆迁纠纷、房地产腐败等。地方片面追求土地财政、房地产领域的腐败以及投资性需求旺盛等因素,导致房价高涨。

    高房价压力之下,百姓不堪重负,迫于舆论压力,政府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并着手建立商品房、经
适房、限价房、政策性租赁房、廉租房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

    实际上,现在的住房政策或许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甚至有违房改初衷的嫌疑。由于限价房和经适房在户型、选址方面的因素以及分配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公问题,导致这些政策无法真正有效地发挥住房保障作用。因为,不少人在购买限价房和经适房后,一旦经济收入能力提升,为改善住房品质,仍然会去购买商品房,如果没有商品房的大发展,人们如何去改善住房品质呢?不少限价房和经适房实际上也只是承担着过渡居住功能,既然如此,政府何不在住房保障上采取以租为主的方式呢?这样也有利于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流动性,惠及更多的目标人群。

  当前的住房保障市场是以户籍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到城市打工,以及转换城市工作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在不少城市也难以得到体现。单纯以户籍来划分是否具备购买保障性住房资格也是明显不公平的,也不利于户籍改革的推进。
    鉴于目前房地产领域的种种乱象,政府部门的住房保障思路有必要更新,即住房保障是让人们有房住,而不是买得起房,改善性住房需求,需要靠个人努力增加收入来实现。政府部门完全没有必要把住房保障体系弄得纷繁复杂,只需要建立一定比例的廉租房,满足人们过渡阶段的住房需求即可。通过大力发展规范商品房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房供给,为更多寻求改善型自住、享受型自住、投资型置业人群提供相应的住房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商品房市场取得的税收和土地收入,来为廉租房建设提供资金。实现地方政府、开发商和百姓的三方共赢,以及保障住房和商品房两个市场共同繁荣。(钟进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20:40:11 | 查看全部
荒唐:六人资格申请资料全部弄虚作假

         三大部门层层审核竟“一路绿灯”

    武汉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住房保障中心主任冷山德介绍说:“此次计算机摇号程序与过去一样,是在武汉市黄鹤公证处及摇号监督代表的监督下进行。由于摇号已成为经济适用房申购中程序性的工作,并未邀请媒体对外进行直播。”没想到这个与过往一样程序性的工作摇出了常理无法解释的“六连号”。

    虽然计算机程序是否做手脚目前尚无法查证,但武汉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调查发现,这6名当事人的户籍证明、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甚至有2人婚姻证明等都存在造假问题,且造假手法并不高明,甚至破绽百出。

    在硚口区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的六连号当事人均非硚口区居民,他们在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时用的是伪造的户口复印件,直到在硚口区房产部门获得了经济适用房资格证明后,才赶在6月2日余家头经济适用房上市前夕集体突击迁入硚口区。

    在“六连号”中,胡英、罗智玲、姚磊、桂凯4名当事人购房资格是通过硚口区长丰街道办办理的,长丰街关于购房资格的公示时间为今年5月18日至5月25日,他们户籍是在公示期满2天后的5月27日才同时从市内其他城区转入硚口区的。

    另外两名当事人陶毅、余露的购房资格是通过硚口区韩家墩街道办办理的,韩家墩街关于其购房资格的公示时间也分别在4、5月,但他们户籍转入硚口区的准确时间却是登记申购经济适用房的前一天,也即6月1日。

    6名当事人由原户籍迁入现户籍的落户情况更加荒唐。6名当事人中2人转入硚口区长丰村2户居民家中,户主均不知此人;2户转入户籍地址为硚口区常码头1号,调查发现该户外挂户籍竟多达50余人;2户转入硚口区解放大道121号2楼1号,但这里不见一栋房屋,是一片施工工地。

    在这6人提供的住房证明中,出具证明的单位不存在。6名当事人在原户籍地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均有住房,其中胡英家、陶毅家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接近武汉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的1倍。

    “六连号”当事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也明显存在问题。桂凯、姚磊、胡英等3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中,虽然就职单位分别为“武汉市九鼎寄售有限公司”“武汉汇通在线物流公司”等三家不同单位,但单位联系人居然是一个人,联系电话也都一样。另外3人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地址、电话或不存在或存在明显错误。

    更蹊跷的是,6名当事人提供的婚姻证明显示均为未婚,而实际上罗智玲、陶毅2人已经结婚,不过硚口区民政部门仍为他们出具了盖有公章的未婚证明。

    近年来,申购经济适用房的过程造假一直是市民诟病的焦点。为堵住市民提供虚假申报材料,去年,武汉市专门对《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设计的程序要求街道办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交由区民政部门、区房产部门分别就分管的收入证明、房产证明等相关领域作再审查、再核对。

    经过街道办──区民政部门──区房产部门三道“关口”,“六连号”的6名当事人不仅凭虚假材料“一路绿灯”,获得了政府部门核准、两年有效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资格,而且还堂而皇之地通过了电脑的摇号抽签,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20:39:34 | 查看全部

“六连号”丑闻的背后有多少黑幕

武汉中心城区一处申购比达40比1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在摇号时,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了。这一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结果,随后爆出一起经济适用房申购中严重弄虚作假的黑幕:这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离奇:经济适用房申购竟摇出

         千万亿分之一概率的“六连号”

    6月12日,备受武汉市民关注的武昌中心城区余家头小区三期经济适用房电脑摇号结果出台,5000多名申购者有124户获得购房资格。但市民很快在公布摇号结果的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上发现“六连号”现象:“申购房型确定名单”中,持武汉市硚口区房产局“硚经房00811号”到“硚经房00816号”登记证的6位市民依次被摇中。其中,4人摇中93.81平方米的D户型,2人摇中了98.91平方米的C户型。

    市民纷纷提出质疑。网友GC1015在搜房网发帖说:“6个连着的号能同时都中?这明显的是刚找人花钱办的证,马上办证,马上登记,马上被摇中……”

    针对市民质疑,武汉市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后发现,“六连号”当事人的资格审查果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包括户籍证明、收入证明、住房证明及其2人的婚姻证明等,6名当事人提供给街道办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的所有材料没有一份是真实的。

    据了解,新近开盘的经济楼盘,是武汉近年来少有的地处中心城区的经济适用房,共公开销售住房124套,户型都是90多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均价为每平方米2800元,比周边商品房价格低2500元以上,总价比周边的商品房便宜至少20万元。

    按照武汉目前的购买经济适用房标准,只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24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6平方米的家庭才能获得武汉经济适用房资格证。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性价比高,在今年6月2日到6日的登记日中,持有资格证登记申购的市民超过5000人,按照武汉经济适用房申购办法,武汉市住房保障中心需要通过电脑摇号的方式从这5000多人中随机选取124人作为购买者,平均算下来40个人只能有1人被抽中。

    此次“六连号”现象引起了武汉市民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家媒体分头找到两位数学专业人士推算出,在40:1的中签率情况下,摇出“六连号”的概率为千万亿分之一。

    在一片舆论质疑声中,事件背后越来越多的“黑幕”开始浮出水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