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青釉羊。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颜色釉,出现于南方。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而是具有黄、绿、青等几种颜色,但多少总能泛出青绿色。这件西晋青釉羊(图四),高13.5厘米,长15.0厘米,宽11厘米。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该器釉色青绿,晶莹润泽,器物完美,是晋代青釉器代表作品。其器顶开有一孔,应是香插之类的日用品。
青釉褐斑羊头壶。这件东晋青釉褐斑羊头壶(图五),高23.8厘米,口径10.8厘米,底径10.8厘米。壶口浅盘式,细颈,球形腹,平底。肩部一侧置羊头形流,相对一侧置曲柄,另外两侧各置一横系。通体施青绿色釉,底部无釉。在壶口沿、羊头及系上均涂点褐斑。肩部暗划弦纹2道。此壶的精彩之处在于羊头形壶流,羊口微张,颌下一绺胡须,双目外凸,双角向后弯曲,双眼涂点褐彩,颇具神韵。
白陶卧羊。这件唐代白陶卧羊(图六),高8厘米,长15.4厘米。卧羊头大,颈粗,眼圆睁,双角在头两侧卷曲,角上雕出较细密的线状年轮纹,颈部雕有较密集的点线状纹饰。羊身体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卧姿。作品巧妙地采用局部点线纹饰来表现整体浓密的羊毛,颇具立体效果。继汉代之后,厚葬之风在唐代再度兴起。这一时期的随葬品陶羊较以前体态更为饱满健壮,肌肉感较强,造型亦较准确,整个作品趋向于写实。
黑陶卧羊。这件元代黑陶卧羊(图七),高11厘米,陶胎黑色,羊跪卧,头部朝前,有神的双目遥望远方,犄角弯曲紧贴头部两侧,颈部刻着两圈细线而显得十分茁壮,羊体态丰硕,四腿弯曲跪于一椭圆形的矮座上。器物神形兼备,静中欲动,使人不禁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阴山之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迷人的草原风情。
嘉靖青花三羊纹碗。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此碗为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图八),高10.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5.5厘米。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石、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双圈。此碗其胎薄釉润,轻盈透亮,线条圆润。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羊开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的享受。
屏蔽此推广内容 黄玉三羊尊。这件清代黄玉三羊尊(图九),高14.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6.8厘米。此器黄玉质,局部有褐色浸痕。圆形口外侈,颈部有环状凸棱,腹部凸雕三羊首,三羊前足形成器足,足下衬一圆托。此器玲珑剔透,造型别致,莹润可爱。三羊组合的艺术造型和纹饰图案在清代非常盛行,除玉器外,陶瓷、绘画中也往往以“三阳开泰”为题作为岁首称颂之辞,但黄玉雕三羊尊这样的器物颇为少见,弥显珍贵。
一件件器物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含着吉祥、圆满和幸福绵长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祈盼……
来源:中国文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