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谈起首次被搬上银幕的作品《红高粱》 ,莫言感叹:“回头看老照片,回想起来27年前的红高粱,很多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的人确实比现在要淳朴,感觉那时候的人都很土,现在想起当年,就感觉到温馨。”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红高粱家族》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张艺谋看了后很兴奋,书中的人物性格和视觉感,被莫言写得张扬,有冲劲儿。而莫言对颜色的运用,尤其富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那时的张艺谋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同样很张扬,很冲动,而小说里的描写带给他强烈的视觉冲击。他被这部小说的气质深深吸引,觉得那就是他最想要表达的感觉。
然而,那时《红高粱家族》已经被很多人看上,当时,张艺谋为了拍摄《老井》,还在山西体验生活。为了抢下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他直接从山西跑到北京来找莫言。当时的他,被晒得黝黑,穿得也破烂,活脱脱一个农民。那时候莫言在军艺读作家班。在坐电车到军艺的路上,张艺谋的脚被门夹了一下,鲜血淋漓。他进院后在厕所冲了一下脚,光着脚提着一只鞋子就开始打听莫言的住处。莫言笑称,他当时光着个脚,手里拎着个很像是从垃圾筒里捡来的很破的鞋,鞋带还断了,“我还以为哪个同学的爹来了,我说谁啊,你找谁啊,他说我是张艺谋。”无巧不成书,莫言一见到张艺谋这“以假乱真”的农民范儿,顿觉亲切:“很熟悉,就像我们村生产队的队长。”张艺谋笑着说:“莫言当时一看我那样的形象,就对我高度认可,觉得一定要把作品给我。后来媒体非要问我,那莫言像什么?我就说像我们队里的会计。”就是这次初识,莫言决定把小说版权给到张艺谋,并且告诉他随便怎么改都行。
终于,在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扬名柏林,成为中国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拿到的第一个大奖。这不仅成就了张艺谋,也使莫言作品第一次受到国际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