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草长莺飞到高楼林立,短短15年里,已有1.3万家注册企业和3000余家个体经营户陆续入驻昆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对辖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维护好治安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是警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去年,经开公安分局结合辖区实际推出的向企业“送服务、送防范、送平安”三送举措,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一次有益探索。
送服务 搭建警企互动桥梁
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开始。从去年开始,经开分局开始推行“一人一企”治安服务联动责任制,分局党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至2个骨干企业,派出所领导每人联系3至5个重点企业,社区民警负责对管辖的企业每月开展走访一次。同时,治安、经侦、法制大队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民警深入到企业、公司进行走访,及时掌握企业周边及内部治安动态,建立警企交流沟通平台,建立完善长效协作联动机制。去年,分局共组织警力300余人次、走访企业100余家,征求、收集到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等意见、建议50余条。
加强联系的目的就是改进服务。为了更好地方便辖区企业,凡在辖区投资申办、落户的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分局治安、消防、属地派出所等窗口单位将提前介入开展“四个上门”(上门受理、上门走访、上门验证、上门送证)服务,一次性办结相关手续。同时还对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事项,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通了“绿色通道”。去年以来,共为辖区企业办理消防、治安类行政许可证件300余件,深入企业和工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相关证件1000余份。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分局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利用QQ群、公安微博等各种网络工具,搭建了警企交流互动新平台。
送防范 消除内部安全隐患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安全生产绝对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经开分局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辖区企业搞好内部防范,分局与辖区昆船、云内动力等多个大型企业和有限公司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一年以来,坚持每月中旬召开,由分管领导、治安、经侦和相关派出所负责人以及企业保卫人员参加,通报治安情况,交流治安信息,发布预警信息,研究防范对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共向企业通报相关案例30余个、交流治安信息60余条、发布预警信息20余条,有效避免了辖区企业因疏于防范而蒙受损失。
同时,经开分局还建立了一套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涉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消防大队对可能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和场所,进行集中排查和整治;治安大队加强对化工企业、危爆物品生产(存储)企业的走访检查和安全监管;经侦大队强化对企业的经济安全监管;属地派出所联合企业保安、治安联防队员、周边村居群防群治力量对企业周边开展治安整治。去年以来,共检查企业300余家,整改排除安全隐患50余处。
为了健全完善警企联防组织,分局还深入推进社区警务、企业治安星级管理等措施向辖区其他企业延伸,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工程的“零间隙”管理、“零距离”护航。同时,推出了法制副厂长进企业、在工地建立电动自行车保管站等多项改革创新内容。
送平安 严打严防各类犯罪
讲到公安工作,自然是少不了破案。为了给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开分局长期以来坚持严打侵害企业及员工、扰乱企业生产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涉及企业的案件尤其是经济案件,及时组织精干力量快侦快破,消除影响,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共成功破获针对在建工地和施工企业的盗抢等违法犯罪系列案件4起,打掉犯罪团伙2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名;侦破经济案件11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挽回经济损失360余万元。
为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打击防范效能,去年以来,经开分局不仅帮助指导辖区企业落实财务室、仓库、车间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技防管理措施,还协助企业建立起各种保安巡逻防范制度,使企业内部安全保卫措施日趋完善。目前,辖区各企业内部办公区、仓库等重点部位共安装监控探头5319个,设立保卫机构175个,配备保卫人员2527名,构建起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的防控格局,提升了巡逻防控管事率和案事件处置率。
在强化打击工作的同时,经开分局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组织治安、属地派出所民警深入企业及时排查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苗头性事件,协助经开区管委会有关部门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去年一年,先后调解涉企矛盾纠纷34起。 记者邓磊报道
来源:昆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