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2 21:42:09
|
查看全部
    二、我国“走出去”战略与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的本质区别
    “走出去”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走出去”战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掠夺资源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是片面的索取,而是追求获得互利双赢。我国的对外投资,无论是采用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还是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等,始终本着坚持帮助东道国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但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却是凭借其资本技术优势和所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实行不平等的交换和“合资”、“合作”政策,尽量摄取东道国的利益和抑制东道国的经济技术发展。
    其次,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惠及所在国的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对外投资的对象主要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重点关注他们的民生和经济发展,努力使投资更多地惠及当地贫困群体。
    在农业领域,我国曾派遣援外农业专家帮助几内亚建立11个水稻生产示范点,示范种植面积2000公顷,繁育良种530吨,推广面积3530公顷,其中多个品种增产3倍以上。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开发示范中心试种34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吨以上,相当于该国水稻平均产量的2—3倍。援助马里试种甘蔗取得成功后,又进一步帮助该国建立甘蔗农场和糖厂,开创了马里自产食糖的历史。援建突尼斯的麦热尔德—崩角水渠实现了突尼斯农业灌溉的西水东调,为崩角地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21个农业援助项目,其中农场35个、农业技术实验站和推广站47个、牧业项目11个、渔业项目15个、农田水利工程47个、其他农业项目66个。我国援建的农业项目促进了受援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并为发展轻工业提供了原料。
    在工业领域,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688个工业生产性项目,涉及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电子、建材、能源等多个行业。叙利亚哈马棉纺织厂、卢旺达水泥厂、秘鲁水泥厂、缅甸农机厂、刚果(布)水泥厂等一批项目一直保持盈利,并雇用大量当地员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工业项目对于促进受援国生产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税收、繁荣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我国充分发挥技术成熟和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了一批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截至2009年底,共建成442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也门萨那至荷台达公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和瓜达尔港、坦赞铁路、索马里贝莱特温—布劳公路、马耳他干船坞、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博茨瓦纳铁路改造、孟加拉国6座大桥、昆曼公路老挝段、缅甸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塔吉克斯坦沙尔—沙尔隧道、柬埔寨7号公路、埃塞俄比亚格特拉立交桥等项目,改善了这些国家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为它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公共设施领域,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687个各类公共设施项目。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苏丹友谊厅、加纳国家剧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科摩罗广播电视中心、缅甸国际会议中心、肯尼亚国际体育中心、斐济多功能体育馆、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和体育设施,成为当地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和城市标志性建筑。毛里塔尼亚首都供水工程、柬埔寨打井项目、坦桑尼亚查林兹供水项目、尼日尔津德尔供水工程、安哥拉经济住宅项目、苏里南低造价住房项目等社会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为改善当地贫困人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是对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壁垒的突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掠夺。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外国垄断资本大举进入我国,尽管总体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掠夺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性质。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底,美国对中国投资项目累计已近6万个,美方实际投入617亿美元,而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只有34亿美元,双方相差近20倍,在华美资企业的利润和影响力更是中国企业所望尘莫及的。在我国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却对我国实行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设置了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我们需要通过实行“走出去”战略,绕过美国等西方国家为我们设立的各种壁垒,参与国际竞争。
    可见,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尽管在形式上没有大的差别,但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