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3|回复: 41

乡村喜事

发表于 2015-2-24 06:4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节长假想拍点民俗的的愿望收获不大,有点遗憾,但是遗憾之中还是有些许欣慰,因为在乡下的山村,见证了被誉为本地乡村“最美”女教师——李惠芳的婚嫁场面。这里的热闹场景,勾起了我沉淀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除了过年,最喜欢村里的婚嫁丧娶等红白喜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不仅能美美的吃到一桌并不丰盛的菜肴,而且还能凑个帮手,瞎折腾一回,让自己乡村岁月也不至于那么的苍白,今天能写下这么一点感受,也许是那个时候自己不甘寂寞的一种积累吧。呵呵呵呵。


    乡下热闹事儿不少,在这里专门拣嫁姑娘这样的喜庆事情来唠叨几句,因为这个很有乡土气息。在我的家乡,嫁姑娘是人的一生最为重要的一个礼遇,婚嫁的三天之内,新人有着至高的地位,只有族里的长者和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与其同桌吃饭,特别受人关注。


    我们这里的乡俗,结婚前三天,新郎和亲属便要挑着萝担上新娘家的门,萝担里装着鱼呀、肉啊、鸡蛋啊等,一大堆,送到新娘家,为置办酒席准备着。此时,新娘家的七大姨八大姑的,总要横挑眉毛竖挑鼻子,指责新郎家送来的东西太少,吝啬的很,打发叫花子等云云,而新郎家人则不愠不恼,点头赔笑,连声赔不是。其实,新郎家送来的东已经不少了,但是在我们这里有这个兴这个,越闹越发,越争越兴旺,这样的势头在乡下尤为突出。


    家人在新娘出嫁的前三天,每天晚上在最大的土灶锅里煮上满满一锅面条,乡下叫做“吃嫁面”。因为乡下有陪嫁的风俗,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为了表示对新娘的留念,每晚来新娘家里陪着唠嗑,说笑,因为过了三天,新娘是别人家的人了。此时,新娘家人端出面条,每人一大碗,边吃边聊,很是热闹。当时做小孩的我们,也爱凑这个热闹,不管主人同意与否,三七二十一的就盛上一碗,吸溜起来。我们知道,主人家也不会说什么,只要你来走这个热闹,管你吃个肚儿圆。至今,面条中的豆腐干和芹菜的香味在心头萦绕。


    吃罢嫁面,唠嗑够了,村中有见识,喜欢出风头的妇女便拉来新娘的母亲或者亲人,围在一起边哭边唱,此时,陪嫁场面的高潮也就到来了。在我们老家,谁哭得好、谁哭的有水平,那可是要比一比的,越哭得好,越哭的长,预示着新娘去了婆家就会越兴旺发达。


    新娘母亲或者亲人此时就会在众人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了起来,哭的抑扬顿挫,曲调婉转绵长,会哭的能哭的,边哭边诉感人肺腑,旁边围观的妇人们也是眼睛通红,不时的抹眼睛,陪着掉眼泪。曾记得新娘家人哭的戏文内容大致如下:我的心肝宝贝心头肉唉,从细把你养大,吃了苦中苦,没有享一天的福,到了别人家里之后,希望你好好为人,做个人上人啦我的儿啊……小时候的我对此很纳闷,咋说哭就哭起来了呢,这大妈真会表演啊。当然,也有不会哭的主儿,使劲的揉揉眼睛、挤挤鼻涕,干嚎几句应应景儿,也就草草收场了。


    最隆重的仪式来了,结婚这天,新郎家雇了百十号人组成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一对金童玉女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开路,轿夫抬着八台大轿走在中间,十几个吹鼓手殿后,鼓起腮帮,唔里哇啦的吹着喜庆曲调,后面两顶小轿坐的便是月老大人。我们这些小孩儿,拿着炮仗,沿路噼里啪啦的放了起来,特别是那响雷,点燃后丢进半空,像炸雷,把喜庆氛围衬得格外排场。轿夫可是最让人羡慕的主儿,遇到过桥上坡过坎都要停下来,向新郎索要小费,当然,新郎是准备好了的,连忙掏出红纸包逐一打发,这才重新上路。

    到了新娘家,此时才发现新娘家的大门紧闭,旁边窗户上不时探出脑袋来,是新娘的家人或者亲属,她们询问接亲人带了多少喜糖和多少拜门礼,新郎家人拿出喜糖和拜门礼从窗户递了过去,只听得里面新娘家属闹了起来,说这人家怎如此小气,这点小钱还想取走媳妇。里面骂骂咧咧,外边接亲队伍里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几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便开始硬闯大门,门里的新娘亲属拿起小竹条一通乱打,来驱散骚乱的人群。这时候,有可能造成冲突,记得我本家的侄子结婚,因为硬闯大门,双方冲突起来,搞了个不欢而散,新娘当时还没娶回去,急的新郎母亲大哭。其实,这些都是乡下的风俗习惯,吵吵闹闹,红红火火,也就是这个意思。


    吃罢午饭,也就到了良辰,新娘的家人开始张罗嫁女了。只听得鞭炮一响,锣鼓喇叭一股脑儿的唱出声来,新娘的舅舅或者大伯大叔的其中一人,抱起新娘走出闺房。此时,村中长者拉着新郎跪在哭哭啼啼的丈母娘跟前,磕头作揖,不断地安慰:亲娘,你放心,XXX到我家,我会待她一辈子好的,我妈妈会对自己儿一样对待她的。。。。。。这时,丈母娘才止住哭啼,牵起爱婿,送出门外,直到接亲队伍走出视线。新娘母亲一回头,这才发觉满屋的嫁妆连同女儿已经去了别人家,心中顿觉空荡荡的,逢人便大发感叹,养女不如养儿啊!!


    路上除了轿夫故意使劲摇晃新娘轿子讨喜糖吃外,也就热热闹闹的把新人娶到了家门口。田埂边、菜地里、屋顶上早已沾满了人,伸着脖子,都想尽快一睹新娘芳容。早已接得报信的家人在大门口放起了长鞭。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过后,一对新人走出轿子,被金童玉女牵引至门前摆好的香案前,由长老扮演的司仪,在边上边撒着糯米茶叶边唱念到,一撒秦晋接好,二撒金玉满堂,三撒白头偕老,四撒早生贵子。。。。。。随后,新人按照规矩,行了八拜九叩之礼。。。。。。如此这般之后,新人跨过门前的烧得旺旺的火盆,入得洞房之中。


    这时,天已近黑,接亲队伍纷纷落座,开怀痛饮起来。这期间,不乏醉得东倒西歪的贪杯者,却又赶忙钻进洞房之内,调戏起新人来,闹洞房才算是开始了。乡下新郎家有个说法,也是就闹洞房三天无大小,不管是亲的疏的、大的小的、年长的还是年幼的,均可在洞房了一展身手。有好事者找遍房子的角角落落,想揪出新人的父亲前来洞房嬉闹,只可惜,新人的父亲或者男性亲属在接亲的那个下午,早就跑得远远的了,也许别人家接亲闹新房的“惨遇”让他心有余悸罢了。有时,新人父亲很不幸被大家逮着的时候,在新房里同新娘当众表演节目,那尴尬之场面,会成为村里人好长一段时间茶余饭后的笑柄和谈资。


    第二天,新人在家人的引领下,端着茶壶满村转,给年长的老人或者本家的亲房敬茶,算是行了个见面礼,收获的却是一串串的赞美和祝福。此后,新人娘家在第三天、第六天和第九天(我们这里称为三、六、九朝回门),都会被娘家的兄弟姊妹抬轿子接回去,摆上几桌再行礼仪。此时,婚嫁的场面才算是彻底结束了,新人这才开始了甜蜜幸福的新婚生活。

传菜的阿姨

传菜的阿姨

宴请全景

宴请全景

大队的厨房

大队的厨房

煨汤

煨汤

帮厨

帮厨

好吃的菜

好吃的菜

红枣瘦肉黑木耳汤

红枣瘦肉黑木耳汤

老大妈是厨房的好手

老大妈是厨房的好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5 21:29:08 | 查看全部
语言很朴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5 21:29:44 | 查看全部
事例很典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5 21:30:27 | 查看全部
图图很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5 21:30:46 | 查看全部
都是好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5 21:30: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7:59:57 | 查看全部

回 1楼(鲁宝林) 的帖子

都是大白话呢,呵呵。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00:30 | 查看全部

回 2楼(鲁宝林) 的帖子

哈哈哈,都是记忆中深处的东西。怕以后忘记了,记录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8:00:56 | 查看全部

回 4楼(鲁宝林) 的帖子

南方的菜你不一定吃得惯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6 10:05:24 | 查看全部

Re:回 1楼(鲁宝林) 的帖子

引用第6楼湖北三鑫黄国强于2015-02-26 07:59发表的 回 1楼(鲁宝林) 的帖子 :
都是大白话呢,呵呵。谢谢
说明问题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