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5|回复: 1

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发表于 2015-2-24 16:04: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讲到执行力,就难免涉及到自己和团队的沟通。但现实的情况往往却是这样的:自己和下属们沟通后的指令,常常被下属们肢解得支离破碎,没有按要求得到应有的执行,有的甚至是直接把执行之车开到了不同方向的岔道。

    是自己没讲清楚,还是下属们不听话,抑或不理解?等等这些所可能出现的原因,无不指向我们的沟通出了问题。

    团队中该死的沟通问题,通常和大家所熟知的“沟通漏斗”有关。这个“臭名昭著”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所设想所欲表达的是100%,与团队成员说道沟通的时候却只能讲出80%,因为场所干扰、分神等原因,对方听到的最多只是60%,能听懂的部分只有40%,真到执行时就只剩下20%了。

    当我们的指令就像手中所握的沙子般漏出的时候,最后的执行能好吗?当然不能!可是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李政权的建议是:把沟通漏斗倒过来!

    一、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着重沟通对方能听懂的40%和能执行的20%。

    能听懂的部分不是只有40%吗?到执行的时候不是只剩下20%吗?行,现在我们就只沟通你能听懂和执行的那部分内容。

    这似乎是有点无奈的选择,但其实不是。俗话有云“对牛弹琴”,许多的管理者总热衷于把有关某项指令或计划的所有事项一股脑的传达给自己的下属,殊不知自己的下属因为资历、理解能力、知识面及技能的局限性,根本就没有办法承受如此之重。现在,我们化繁为简,换位下属的立场,从他们的角度,去和他们沟通其能听懂和执行的,其实是个明智而有效率的选择。

    可是,一项指令不仅是40%和20%,而是100%的,那剩下的又如何办是好?

    二、了解自己的团队,区别沟通。

    要想让一个100%的指令或计划尽量得到100%的执行,就必须在让一些人听懂及执行一个40%和20%的时候,有另一些人去听懂和执行另一些40%和20%。

    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而这却是建立在我们对自身团队的成员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现实的问题是,许多的管理者都不了解自己的团队,甚至是没有欲望去了解自己的团队。因为他们更功利的热衷于向上了解——搞定老板,向下指派——发号施令。

    现在,让我们为自己的团队成员建立一个档案:谁具备什么技能?他的工作经历是什么样的?在过去的执行中,他执行的好坏之处分别出在什么地方?他对执行指令的具体内容表现出怎样的选择性倾向?他需要什么样的搭档才能弥补其执行弱项上的缺陷?他极其搭档的执行意愿和态度又是怎样的?除了理解能力和执行技能上的互补之外,在执行意愿和态度上能够互补嘛?



来源:联纵智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6:05:17 | 查看全部
三、合理搭配执行团队,互补执行。

    前面我们提到过合理搭档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执行团队的成员之间,能够在听懂和执行的事项上形成互补,能够在执行的意愿和态度上形成相互的促进。

    这对许多企业来讲,在现实中存在不少的难度,我们甚至需要在营销团队的招募及其招募、管理流程上发生很大的改变。根据联纵智达营销执行力研究中心的跟踪研究来看,我们中间的许多企业,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还是营销总监、总经理等都缺乏在团队成员招募中加入一条“性格及技能互补”的意识,在具体的营销工作中所存在的“黄金搭档”总是凤毛菱角。

    现实中的困扰因素要比以上所说多得多。比如,我们在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更大的区域,是只有一个销售人员的编制的,搭配搭档之说更是无从谈起。但是,现在这样并不代表我们一直这样,也并不代表我们就没有其他一些办法去形成一些弥补和改善。如在执行重大的宣传、促销计划及其他相关指令时,总部派遣可以在沟通理解、执行技能、执行意愿等方面形成互补的团队成员助战。

    四、让团队了解自己,并辅以一定的管理。

作为一个管理者,既要去了解自己的团队,也要努力的让团队了解自己。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让团队成员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行事风格、执行要求、效果检验标准等信息,团队成员们就会努力的向自己所要求的方向上去靠。

    当然,这对管理者自身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当我们向自己的团队传达出的是行事拖沓、执行不严的信息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就会更倾向于形式拖沓、执行不严。事实上,也只有高执行领导力的管理者才会带出高执行力的营销铁军。

    显然,管理者不仅需要向上管理、向下管理,还需要管理好自己,并且还需要为自己团队的执行绩效辅以相应的管理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