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64|回复: 0

南通海门四甲镇:“道德银行”储蓄文明美德

发表于 2015-2-26 17:10: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南通海门市四甲镇有余村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路过的汽修厂私营业主王新将素不相识的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治疗,确认伤者平安后悄悄返回车祸发生地点,帮助民警清理车祸现场。

  这样不留名的善举,在四甲镇每天都有。王新告诉记者,做好事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四甲镇的“道德银行”建设,“这是一种特殊的银行,村民在‘储蓄卡’上‘储蓄’的不是金钱,而是日常生活中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点滴美德善行”。

  从2006年起,江苏省海门市四甲镇24个村、社区各级党支部开设“道德银行”,由党支部书记任行长,分管副书记任副行长,印发“道德储蓄卡”,卡上印有“姓名、性别、年龄、道德储蓄记载栏”等项。自愿参与道德储蓄的村民凡是有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在“道德储蓄卡”上,像“存款”一样存入“道德银行”。各党支部每季度将“道德储蓄卡”收回并对“存款”最多的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并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宣传。

  四甲镇党委书记施泉告诉记者,“道德银行”的前身是20世纪90年代头桥村用来对中小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好人好事记录卡”。1997年,更名为“道德储蓄卡”,持卡人群也扩大到全体村民。2006年,“道德储蓄卡”从一个村走向四甲镇,不仅镇里村民有,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也人手一张。

  二桥社区的陆美萍当起了100多位孤寡老人的女儿、“爱心社”的青少年志愿者30年帮扶弱势群体不断线、头桥村农民子弟教育馆组织青少年到社区“空巢老人”家里擦席子打扫卫生……“道德银行”账本上,几乎每个村民都做了一箩筐好事。

  “‘道德银行’着眼于细微处,却为社会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四甲镇镇长冯斌说,目前,“道德银行”已经发展为拥有储户一万多人、吸储好人好事二十余万件、有一百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大事业”,全镇逐步形成了“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淳朴民风。(郑晋鸣 许佳佳)

来源: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