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家科技部近日正式公布了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评选结果,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榜上有名,甘肃省仅有3家企业入选。长通公司从5年前的年亏损近500万元,成长为今天年营业收入近4亿元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
长通公司始建于1965年,在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电线电缆行业有举足轻重地位,生产的“敦煌”牌电线电缆品质享誉国内外,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营业绩达到历史巅峰。曾经,长通人兼并了外省同行电缆厂,成立股份公司谋求上市;曾经,长通人上马多元化新项目,开始多条腿走路。但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企业却开始步入发展的拐点。而一味追求“名气”的经营团队,所有的付出和努力,不但没有为进入21世纪的长通带来发展的后劲,反而亏损逐年加大,难以维继,终于在2003年开始了漫长8年的破产改制进程。
在经历了多年与国内多方反复商洽合作未果、破产改制迟滞不前的局面后,白银有色集团领导班子独具慧眼,于2010年末和长通集团的主管单位白银市工信委达成兼并长通意向,确定了收购原甘肃长通电缆集团公司有效生产经营性资产、各类资质、专利、商标及接收符合重组条件的人员,以延伸产业链。2011年4月,新成立的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开始过渡运营。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该企业鼓足干劲,锐意进取,年底就扭转了原长通连年亏损的局面,实现运营当年盈利50余万元。乘着改制春风的新长通,2012年、2013年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更是连续增长。在实现“边生产经营,边技改搬迁两不误”的情况下,2014年刚迁入新厂址的有色长通公司上下一心、毫不懈怠,边调试设备边加紧生产交付产品订单,去年5月底就已经实现年度任务目标完成过半,进而把年度净利润指标从年初制定的800多万元调高到1130万元。
长通公司的活力四射来自于什么?
机制体制改革使有色长通经营管理运行更精悍高效。改制后的长通公司是白银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从市属企业转变为省属企业二级单位。至此,该班子迅速调整经营理念和思维,借助集团公司大平台的支持和帮助,苦练基本功,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引入多种营销模式,在过渡运营、技术改造、迁建新厂、调试设备等特殊时段,该企业上下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加班加点工作,形成了“5+2,白+黑”超常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改制改革给企业注入的是白银有色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规范严格的运行制度,使长通专注于电线电缆本行业的同时,扩大并延伸了电缆产品的销售市场和销售领域。
薪酬与人事制度改革为有色长通员工队伍注入正能量。该公司把员工看成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几年来该企业在人力资源变革方面实施的举措有:一是将管理、生产、工艺及操作流程整合再造。二是对企业搬迁后不再设置岗位的员工进行转岗培训,充实生产一线缺员岗位。三是以“传、帮、带”模式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使其成为“精一会二学三”的复合型员工。四是适时引进大中专院校及职业技校毕业生,保证员工队伍在年龄结构上有序更替。据了解,通过推行变革,长通公司员工第二年月人均收入即超过1900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多,2014年年末员工月均收入已超过2400元。这些数字变化也许在国内大中城市不值一提,在西北也不突出,但是没改制时长通员工月均收入仅900多元。
持续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让有色长通增添腾飞翅膀。长通公司党政领导班子以高目标为引领求发展,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力量,充分发挥白银有色集团“大家庭”的企业文化优势、“敦煌”电缆品牌优势、“重合同守信用”信誉优势等,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寻求外部合作,通过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逐步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产品为主业,以其他电工产品为辅助,以高新技术为新利润增长点的良性发展格局。仅2013年,长通公司就有35个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全球7国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项目的CICC超导电缆绞缆合同任务已完成数十次成功供货;与中科院合作的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白银超导变电站已成功实现并网运行4周年。2014年,形成了紫外光辐照交联电缆、交联聚乙烯钢丝铠装电力电缆和超导电磁线涂漆、氟塑料电缆技术、微细电磁线退火和拉丝等诸多新产品、新技术,还成功完成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面向超导变电站的MW级超导变压器研制与应用》。另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微细电磁线、磁共振成像(MRI)用超导圆(扁)线涂漆产品和各类特种电缆的开发应用等,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抗衡风险的能力。
一项又一项新成果有效促进了长通的生产经营。该公司4年时间内获得100多项国家专利,2014年末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实现净利润1134万元,创造了长通的收入历史新高,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