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垃圾”消失
在去厕所的路上,远远看见班长郭鹏和工段长李双才在垃圾池上刨着什么东西,就特纳闷,垃圾里还能有什么宝贝? 等走近了一看,才发现是两堆灰乎乎的物料和废保温棉这些垃圾掺在一起。说是两堆,其实也没多少,瞧着应该是从哪个角落清理出来的。
“不管是谁倒的,它们不应该在这里出现!”工段长李双才在现场指着物料大声疾呼。郭鹏看见我,就说:“要不咱们拍个照,发群里,呼吁一下这个事情,让大家都注意注意。”
这样做会有效果?虽说有点质疑,但我还是顺手从口袋掏出手机,拍了两三张,然后直接联网发送。最后还在图片的下面打出这么一句话“是谁?是谁?将它们抛弃在这里?”
工段长看到图片以后,跟发了一句“谁倒的请主动拉回去吧!”
在控制室,副工段长王军旗看到了QQ群里发的图片,就开始询问大伙。“咱们这好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谁往垃圾堆上倒的料?”得到回答都是不知道!炉前工李小平反映“我倒是看到有人倒,不过没看清是谁。”
大家虽说议论纷纷,但对物料会不会自动回去,谁心里面也没底。直到吃过午饭,几个人特意又去垃圾池看了看,发现那两堆料竟然没了踪迹。才一扫以前的疑虑,知道它们是去了该去的地方。 
毛泽东曾说过,浪费就是极大的犯罪。物料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来到这里,是我们厂的宝贝。物料虽说呈粉末状,难免会出现洒落的情况。不过平时哪掉那么一丁点,大家都会主动地用笤帚,铁锹把它们收集起来,倒到固定的地方,连地沟里面挖出来的淤泥,也会收集到一起,晾干后回收利用 。尽量做到颗粒归仓,物尽其用,避免造成浪费。
这次在垃圾池发现的物料,虽说是清理的垃圾里面夹杂的,也没多少,但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有多少没多少,把真正的垃圾扔掉,夹杂的物料回收起来,这才符合勤俭持家的豫光精神。
另外,通过在群里宣传,“垃圾”自动回收了,这说明确实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杨中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