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0|回复: 0

“安谈”切忌“眼穿幌拨”

发表于 2015-2-28 14:47: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谈”切忌“眼穿幌拨”


李小敏


“眼穿幌拨”(即以目测为主,拨道只拨个大概)是指铁路工务部门在六次大提速前,干部职工在当时的低速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拨道方法。严格来说,属于低水平、低标准作业的产物。

发人深省的是,在当前全国铁路如火如荼开展的“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中,一些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眼穿幌拨”的消极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谈认识虚而不实。从基层管理层面到具体岗位实际情况看,谈认识,让大话、空话甚至是谎话充斥座谈会的还不乏其例,而真真切切从骨子里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重要意义”的却少之又少。

二是谈风险避重就轻。在一些基层单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岗位人头,在谈到“管理是最大的安全风险源”和“职工岗位作业责任心不强、标准意识低是重要的安全风险源”的敏感话题时,

不少人是避重就轻,生怕谈重了会否定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作业技能,故点到为止、见好就收便成了应付检查的“法宝”。

三是谈整改不痛不痒。一些单位在谈根据存在安全管理风险制定整改措施时,不求时效性、针对性,不求是否高质量地做好了,只求简简单单、草草率率做到了。因而,谈出的整改措施要么笼里笼统、空洞无物;要么似曾相识,没有新意;更有甚者,干脆把过往问题库中的风险源和整改措施再翻出来交差,给人太多不痛不痒的异样感觉。

上述这种仅留下“谈迹”而无实际意义的“安谈”活动最大危害是,一些单位的各类违章和事故不是在“安谈”中得到有效遏制,而是呈蔓延、多发的趋势。分析原因,就是让“眼穿幌拨”的低水平、低标准消极做法,在“安谈”中唱了“主角”,导致“安谈”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因此,欲要“安谈”达到理想效果,切忌“眼穿幌拨”是最要守住的“安谈底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