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5|回复: 0

我的第一笔稿费

发表于 2015-2-28 17:1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的第一笔稿费
▲澄 碧
前几天回乡下办事,翻检书柜时,看见我20多年前的一摞日记,大小不一的笔记本纸张已现斑斑陈迹,边页微微泛黄。院子里暖阳灼背,土屋里却显得昏暗、潮湿,感觉我那些书都能掐出水来。
粗粗浏览我那些日记,感慨颇多,其中不少文字已随着流逝的岁月化为极有价值的史料。
傍晚回城里时,抱回了那些日记,次日,将它们摊开在阳台上暴晒一天,驱尽潮气,敞尽霉气,置于床头抽空翻阅。发现关于我第一笔稿费的记载,细读后,不只引发我对20多年来物价一路飞涨的惊诧,更为写作者劳动价值的极度贬值感到揪心,特摘录于此:
                          1986年1月27日
傍晚时候,收到文化馆寄来的稿费,一十九元一角人民币。小小的数目而已,却叫我心情好久难以安静下来,就像上次刚得知作品发表,收到刊物时一样。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促使我不停地走动。十九元钱,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可对我来说,这意义却不小了。这是我第一次凭我的手,用我的笔挣来的钱,第一次用心血熬出的成果,它表明,我的劳动第一次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凉飕飕的风,吹拂吧,我的心正需要一番“冷化”。如果这时有谁对我说一声“祝贺你!”的话,我一定会泛出泪花来的。我想,每一个从事创作的人,恐怕都有过第一次这样的喜悦吧!这是收获的喜悦,是胜利者的喜悦,是登攀高峰者的喜悦,是跋涉者的喜悦。这种喜悦,什么都不能代替,什么都不能与之比拟……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是篇小小说,发表在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刊物《群众创作》上,那时写作的人比较少,政府非常重视文化艺术,这笔稿费的数目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其当时的价值和现在比,也不算小。就拿现在县城里我们常当早餐吃的蒸面作比吧,当时一碗蒸面2毛钱,我用这笔稿费可以吃95.5碗蒸面,解决三个多月的早餐问题,而现在有幸在堂堂的省报上发一篇千多字的文章,付稿酬八九十元,同样吃蒸面,至多就是30几碗吧!县里的报刊别提了,人家早不知稿酬为何物,市报市刊给的那两钱与其说是写作的酬金,倒不如说是给路边乞讨者扔去的三毛两毛角票!
一片繁花似锦的文化表象背后,呻吟的是苦苦吟唱的缪斯,窃笑的是堕落得一丝不挂的拜金魔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