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9|回复: 0

江峡洞天游记

发表于 2015-2-28 21:47: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江峡洞天游记                                          
周廷海                                       

柳林镇的峡口村和江口村之间,银桩峡棋峰山实乃胜景,本为天成。江峡人工洞天,也可算是一景,景状殊绝,颇吸引游人。                                                                          
游罢银桩峡后,在夕阳里又逛江峡洞天。时至日暮,残阳染峰,江峡幽静,烟气氤氲中飘荡着淡淡寒瑟。峰回路转,西山崖突兀出现的同时洞天始见。进入桥洞细看,洞顶块磊参差,锤击钳凿的痕迹映入眼帘。洞壁因人工粗糙修凿,棱角可见毫不平整,倒显的浑然天成,给人很自然的感觉。
桥因山势而行,忽高翘忽低落宛如曲意设计,让人觉的回环往复曲折有度。洞桥之下,不见水流却能听到微风鼓浪,水石相博之声。桥洞左侧是山体,右侧石破天开处,豁然明亮,对面人烟村落江河落日可见。洞中间,有一巨罅从桥底伸起,斜斜地裂入山体,伸入桥下,深不见底,不见江水却感到幽暗阴森,冷气袭人,给人凭添阴森恐怖之感。                                             
石壁上有红泥的书写痕迹。我边走边看,原来是六七十年代响彻云霄的时代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修好公路为人民!”,还有“毛主席万岁!”。那是一个贫穷而火红的年代,也是一个不求索取讲究奉献的年代。这些斑驳的字迹,这些曾掀起时代狂澜,响彻云天的标语,至今仍向行人讲述着一个时代的风云,默然证实着这段江峡公路修成时的壮烈。我仿佛被这标语引入那个曾经让我熟悉的年代,那时一个被后来人批判的时代,反省的时代,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谁又不承认那也是一段精神丰富,充满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时代。                                                              
凿山公路修成以前,村民们来往时总是要爬山涉水,十分艰辛。特别到雨季,永宁河白浪滔天,交通中断,真是苦不堪言。上世纪七十年代,柳林镇来了一位书记,他操着一口纯正的天水口音,走峡口串江口,访饥问苦,体察到百姓的行路难后,久久伫立在峡中望着坚硬的岩石,一种不可抗拒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全柳林的男女老少四五千人响应他的号召,汇聚到这深山峡谷中,锤砸,钎撬,从峡谷的西峰开始修起了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路。临到江口那段时,整个山体如刀削斧辟,人们只好用绳索将人吊在半山崖上锤砸钎凿,据说当时整个柳林镇的铁匠都涌到峡口来架炉制钎。就这短短一华里的洞天,修了整整三年,在这期间,上级要调动书记去别的地方,他居然流下热泪,恳切地说“我不能离开柳林,我一旦离开,这路就功亏一篑了呀!”县里领导被他的执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终于修成了现在的江峡洞天!
整个洞天忽明忽暗,约有一里多的路程。出得洞天,眺望江口村落,人烟楚楚、山远川宽,太阳西照、烟霭淡淡。再回首山崖,洞桥之上绝壁千仞,层层石罅,宛若人工垒砌。让人忍不住吟诵起李白的诗句来:噫吁戏,危乎高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