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悲情七月
杨晓琴
2013年的7月25日,我的家乡麻沿乡遭遇60年不遇的强降雨,山洪咆哮,河水疯涨,山体滑坡,房屋倒塌,信息中断。全乡15个村受灾,致使21人受伤,1人失踪。其中牡丹、麻安、熊北、屈兰、新坪,灾情严重。
我的父老乡亲在经历了8.17和8.12洪灾后,又一次灾难来临。
7月30日,灾情发生后的第六天,我随县文联一行16人来到灾区察看灾情。
洪灾过后满路泥泞,车辆好不容易才开到屈兰,前方道路受阻,一辆铲车正在抢修路面。山坡上滑下的泥石流像小山丘一样挡住了人们的去路。好多救援车辆只能停放在离村子较远的地方,大家在泥泞中步行前往。村民们都在忙着清理自家院落里的淤泥。冒着青烟的三轮车发出突突的声响,深陷在淤泥里正在苦苦挣扎。大队部的院墙七零八落倒塌在一片汪洋的水里面。
昔日美丽的新农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房,温馨的农家小院,被无情的洪水淹没,今非昔比、满目疮痍。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回望养育了我多年的小山村,闻不到以往故土的清香,一股於泥气息直钻鼻孔。我不禁怅然。
屈兰有六七家重灾户,薛爱平家是其中之一。环视四周,院子里堆放着淤泥里打捞出来的电视、洗衣机、冰箱、床垫等已成废品。一些刚刚漂洗过的衣服,晾在院子里,院墙上泥巴印迹足有两米高,灶房里的锅碗瓢盆已被大水冲走。只留下灶台和满是泥巴的案板,做饭用的灶具早就没了踪影。屋子院落到处狼藉一片。薛爱平67岁的母亲拉着我的手眼泪汪汪地对我诉说了灾情的经过。她说:“那天河堤就像决开了一道口子,山坡上的洪水和石头不断往下落,眼看几米高的齐头水一下涌进了村里,幸好天已经亮了,村里上百人都在逃荒,家里有个80多岁的小脚老母亲走不动,儿子背着老人在如泼的大雨里行走,眼看房子周围齐腰的大水越来越高,那时候已经顾不得什么,只想着逃一条活命,幸亏有个铲车才把全村一百多人接到杨坪的老房子。搬迁到屈兰新村住了七八年,连遭三年的水灾,挣钱再多的老百姓也经受不住这样的灾害。家里炕头被水淹没。粮食全部发霉,就剩两座空房,几天来连一口水都没法喝,就不用说做饭了。老人的寿衣、棺材被水冲走了,大水过后,才找到。”
走进薛小艳家,洪水淹没过后的屋子里空荡荡的,连一张土炕的空壳都没有,屋檐底下放着一些发霉的粮食和面粉。家具和衣物湿的不成样子,都变成了黄泥巴,柜子里还有些积水。薛小艳说,灾情发生后,政府就给他们家送来了面粉和被褥等生活用品,没有锅碗瓢盆,连方便面都吃不了,生活陷入困境。
在熊北安置点新搭建的帐篷里,麻安村李银辉62岁的母亲向我们叙述灾情发生时的场景:“25日凌晨4点,天还没亮,大雨就像盆子泼出去的水一样越来越大,眼看院子里的积水有一尺高,不多一会儿就进了屋子。只听得两面山上一声吼,山上洪水像开了闸,树木和石头不断滚落,鸡飞狗叫,邻居家的牲口满圈跑。村子里乱哄哄的,我们一家5口抱着1岁的小孙子,最后一个从村子里跑出来,一直走了10里路,在山坡上的树林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家5口人头上顶着一张塑料布,全身湿透了,孙子身上只穿了一件衣服,冻得在大人怀里不停地发抖。全家人都感冒了,挂了几天水,孙子到卫生院看病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 李银辉的母亲说到此,已哭得泣不成声。
在牡丹、麻安村的公路边,沿途都能看到村民们还再清理院落里的淤泥。家具被褥全部浸泡在水里面。村民们每家每户院子里都有淤泥中整理出来的衣物,已经废了的家电。院子里晒着一些黑乎乎的东西,在强烈的阳光下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分辨不出是什么东西,出于好奇走近用手一摸才知那是发霉长了芽的粮食。
同行的张明涛看到两位年长的志愿者石头上的方便面和咸菜等,立即从包里掏出矿泉水和食物递给他们。
此刻我想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我会给受灾的人们画一座房子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我会给受灾的人们添件梦的衣裳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我为父老乡亲送去安康
假如……
我真心祈祷我的父老乡亲,在经历了7.25洪灾后依然坚强,愿我的父老乡亲在以后的日子里,幸福平安,远离灾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