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原力

关于举办“关爱生命 人人都是安全员”主题有奖征文活动颁奖通知

 
发表于 2009-7-3 14:19:52 | 查看全部
解读“以人为本”
                                                    北京城建五公司    王效刚

曾几何时,刚刚听说某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又耳闻某工地发生塌方事故;电视台正在播放某某商厦发生大火的新闻,收音机里又传来某高速公路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噩耗,……一起起安全事故接踵而至,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变成冰冷的尸骨,一个个快乐的家庭顿时阴云密布。这一切的一切罪魁祸首便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管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而这只有一次的生命,安全是最好的保障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恐怕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又给这一方针注入了新的内涵。

解读“以人为本”,我认为就是要求安全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人的认识问题,而要解决它单凭空洞的说教、乏味的灌输以及不切实际夸夸其谈是肯定不行的。只有从深处着眼、细处着手,根据受众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以及来源地的不同建立一套人文化的教育体系,才能使安全知识真正能够深入人心,使遵章守纪真正能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自麻裨”记得那是2000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某国家重点工程施工现场河南籍工人年近26岁的小魏被安排拆除一个临时大棚,大棚仅2米多高,应该说拆除它相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安全员并没有很认真地向小魏进行安全交底。就连简单的口头提醒小魏都觉着多此一举,“那么大的工程都干完了,这点小活还能有什么问题”小魏嘟囔了一句便三下五除二爬到大棚的顶部。此时安全员心不在焉地离开了现场…..大约20分钟后,我和安全员被告知小魏从大棚顶部踩踏石棉瓦摔到地上,人已经送往医院。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跑向事故现场。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一滩殷虹的鲜血、一堆破碎的瓦砾以及一顶孤零的安全帽。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感觉到事态的严重,但万万没有想到,很快便从医院传来不幸的消息,小魏因流血过多经抢救无效已经停止了呼吸,……事故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看着小魏70岁高龄的父亲老泪纵横,听着小魏怀抱婴儿的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嚎,我心如刀绞,此时语言的安抚已经显得苍白无力。

一时的疏忽,一时的麻裨,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试想,案例中如果当时安全员能够切实地负起责任,多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安全交底;如果小魏安全意识再强一些没有麻裨大意;如果我们的安全措施再到位一些;……我想结果肯定不会这样。但一切对于小魏来说都已经太晚太晚了。

解读“以人为本”,我认为安全工作还应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一套人性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用制度约束人,而不能以权(拳)压人、专横跋扈,或者以罚代管,同时所有的安全参与者必须尊重制度的严肃性决不能心存侥幸。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是职工的生命线,职工是安全的负责人”

1999年,我负责某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一个周一的安全教育例会上,由于我有事外出,便让我同办公室的保卫干事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过程中他对一名违章吸烟的马姓工人点名进行了批评,并随口说出将罚款5000元。很显然,这是一个额度超出项目部管理规定的不可能实施的处罚,但没想到,马某却因此而离开了工地。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马某好像从人间蒸发似的。第三个月,马某家中兄长代表盼儿心切、眼睛快要哭瞎的母亲来到了工地。听着他的陈述,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老人倚在自家门口期盼儿子的归来;听着他的哭诉,我仿佛听见一位老人焦急的呼唤儿子的乳名。同样是为人之子,此时,我的心几乎要碎了。我的良心告诉我,我没有理由推托自己的责任,于是那些日子里,我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寻找马某行动中。派出所报了案、交通队进行了查询、报纸上发了寻人启事、连医院的太平间都找遍了,所有的线索都走到了尽头,仍然没有马某的踪影。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就在马某的兄长绝望之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封发自湖北马某的亲笔信落到我的手上。信上马某写到:“……我知道在施工现场吸烟是错误的,但那天那位同志讲的实在让我害怕极了,因为我到工地还不到10天,带的钱全部花光,如果罚我5000元,那么一年我将白干,30多岁的人了还没有成家,80多岁的母亲与我相依为命,我是靠着对母亲的思念沿着从北京到湖北的火车道一路靠捡拾垃圾为生徒步走了三个多月才到家的,……”读过此信我已经泪流满面。

一位多么纯朴的农民工,一种多么偏激的处事方法,但面对现状下的农民工,只能说明我们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地存在一些不人性化的因素。试想,案例中如果我们的制度透明度再强一点,如果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时候能够按章办事,如果监督环节把得再严一点,那么,家境不太好的马某不可能刚到工地10天便被吓跑了。反过来说,如果马某不违章吸烟,当然也就不会有以上的事情发生了。

解读“以人为本”,我认为更应该本着尊重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一套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人们生命及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那种发生事故后不是忙着采取应急救援措施而是想方设法推托责任的做法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万万要不得。

解读“以人为本”一句话就是要求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紧紧围绕着“人”来开展,并走大安全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安全工作的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工作在法制化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一人出事故,全家受痛苦”,“严格要求安全在、松松垮垮事故来”,“宁走千步远、不走一步险”这每一句警句无不是通过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朋友们,生命的价值可以用“1000000........00000”来表示,但一旦无数的“0”前面的“1”倒下,那么剩下的将全部是“0”。为了个人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请您绷紧“安全”这根弦,愿安全永在心中,幸福相伴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 16:48:2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11:10:00 | 查看全部
   把通道里的有关安全稿件一并纳入征文!资源共享!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4 19:43:07 | 查看全部
我来支持一下,这个是我们厂开展的安全演讲时写的,在安全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其中有的部分已经在班组天地刊登!
安全就在我们身边
    “儿子,你知道吗?从你走出家门上班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对你有了一份牵挂。白天,看到你回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安心,夜晚听到你开家门的声音,我和你妈才能安然入睡。特别是在你下零点的时候,我们总是轻手轻脚的干家务,生怕有一点响声影响你休息。”“亲爱的妈妈,您好!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我知道您还坚守在岗位上。我抬头望着窗外,明月高挂,星星闪烁,亲爱的妈妈,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我想对您说,您的宝贝在家等着您,您一定要平平安安地下班回来呀!”这些话语是去年我们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一厂空压站车间开展的一封安全家书活动时,一位父亲给儿子和一位8岁的孩子写给妈妈的一封来自心灵的家书。自从那次活动后,这些话语就时常在我耳边回绕。每当想起这些,我那浮燥的心就会变得平静,我那麻木的神经立即能被唤醒;每当想起这些,我就很自然地把安全放在了首位!
     空压站属于高温、高压、高噪声的作业环境,是消防重地,4号站还是公司B级危险源点。回忆以往的事故教训还历历在目,想起来不仅使我心有余悸。员工的安全意识从哪里来?怎样才能从被动变主动?车间从班组做起,主动收集历史上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把事故发生的经过、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认真总结、加工、整理成手册,下发到班组,班组利用周一安全会进行学习、讨论,使员工从血的事实教训当中,受到了深刻的安全教育。
     空压站自从开展创建“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以来,车间选取了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创建工作。在班组开展了“人人都做安全值星员”活动,要求每个值星员工在值星周内,对员工的各项生产工作活动进行安全提醒、监督、监护,认真巡检,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纠正和整改。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值星员对各类事故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增长了自身的安全技能素质,同时员工自保、联保、互保工作也真正见到了实效。在车间的大力支持下,班组每半年评选出优秀安全值星员,纳入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之中进行嘉奖,大大激发了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情,员工将公司所倡导的“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更加安全”的文化理念自觉地融入到了自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促使员工的安全文化意识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过去,一些安全文化警句全是书本上抄来的,有的不适合本岗位使用,所以员工大多都不爱看,更别说记在脑子里了。如今,安全文化警句不再照搬书本,而是在员工中广泛征集,由员工自己提炼,车间还将员工自己提炼的警句编制成册,发放到各班组,并从中选出与岗位紧密相关的安全警句,配上编写者的照片,制作成宣传板悬挂于厂房和值班室内,如:“安全值星员责任大,保你、保他(她)、保大家” “工作指令要听清,安全就在你耳中” “耳塞手套安全帽,作好防范很重要” “想看动查要牢记,安全操作防事故”等等等等,每当员工看到这些警句的时候,既有亲切感,更有自豪感,员工也乐意遵守,使安全文化警句增添了更强的生命力,真是小变化添了大活力。  
     如果,生命是一朵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千娇百媚的绿叶;如果,生命是一幅画,那么安全就是抒写深远神致的笔。没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我们也就不可能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其实,安全就在我们身边,安全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携起手来珍惜岗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让安全永驻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