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 21:34:30
|
查看全部
为用户织一张消费网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黄太吉不把水饺、冒菜等品类统一放到同一个店里卖。沙县采取的就是一揽子抓的形式,从饭点、面食到小吃,但实际顾客在消费时候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的局面,往往选择了饭点就不会再选择面食,并且往往进入同一家店消费者最终会习惯于消费同一款同一类的产品,这样一来其他品类的销售量自然流失。不把鸡蛋装一个篮子的效果是什么?消费者想吃煎饼的时候选黄太吉,因为没有哪个煎饼有牌子;想吃水饺选从来,吃冒菜选幸福,因为这些品牌已经炒的火热,消费者想吃这个时第一印象就会弹出来他们的品牌,也不需要再进店做二次选择,很轻松的解决为消费者解决了想吃什么,吃哪家的问题。其次,顾客在哪吃?中高端品牌化的定位决定了黄太吉、大黄蜂这类店是更倾向开在写字楼、大型商场类,同时,不逛商场,不想出门,便捷的外卖就可以轻松解决。从想吃什么到在哪吃,黄太吉大单品多品牌的模式为消费者织了一张无形的网。
    通过黄太吉品牌样板的打造,依托于爆款单品,完成后续多品牌的快速复制,从线上线下占领市场,处于初创期的黄太吉的多品牌模式看似非常完美,但似乎始终没有一个长期发展主线索。如果说黄太吉目标在于通过多品牌模式最大化占领市场,那么稳定后的多品牌之家产品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说黄太吉的多品牌模式是想通过占领线下构建品牌力进而影响线上外卖,那么多品牌之间是独立存在还是联合形式?毕竟小食外卖品类的选择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届时,黄太吉品牌独立运营意义何在?还是想塑造两种消费认知,线下独立,线上联合?随着不同的发展周期,多品牌还能成为黄太吉的核心竞争力吗?其次,当品牌壮大,门店增多之后,如果再采用门店直营的方式管理则是个大问题。
    虽起家于煎饼,但黄太吉不止于此,以煎饼做为切入点走多品牌的模式,形成黄太吉餐饮事业的版图布局,一块煎饼原来也可以身兼此任,四两拨千斤的技法不可不谓是一场“大阴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