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爱耳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29:44 | 查看全部
对人体危害

    耳蜗内的毛细胞是听觉感觉细胞,人在出生时大概有4万个毛细胞,随着人一生的成长和逐步衰老,毛细胞逐渐死亡。噪声也可以使毛细胞死亡。毛细胞一旦死亡,不会再生。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就象一块草坪,偶尔有人在上面走,被压倒的草过一段时间还会恢复,但如果反复被践踏,草坪就会变成硬土,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0:43 | 查看全部
暂时性:人在强噪声环境中停留,短时间即可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分贝,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听力就可以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如果停留更长时间,听阈增加15到30分贝,听力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这通常叫做暂时性听力损失。
    永久性:在噪声环境下引起的不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为永久性听力损失。永久性听力损失对人生活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防碍语言交流。如果听力损失进一步严重,可导致完全耳聋。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1:41 | 查看全部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听觉系统损害:早期人们注意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产生危害,主要表现在:
--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它不正常的声音;
--交谈困难,总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职业性噪声聋。
(2)多系统、器官损害: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噪声也会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秘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2:42 | 查看全部
职业性噪声聋及其症状

长期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又得不到适当恢复时,可以损伤听神经细胞而逐渐失去听觉,这样出现的耳聋,就叫“职业性噪声聋”。这种病变通常是双耳都受损害。用听力计检查,多表现为在4000Hz为中心的高频部分先丧失听觉,以后逐渐扩大,直至语言也听不到。

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头痛、头晕,有的伴有失眠、头胀感等。早期表现为工作后几小时内有耳鸣,以后为顽固性的,症状不再消失。有的患者还伴有眩晕、恶心或呕吐等。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4:01 | 查看全部
爆震性耳聋及主要症状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
    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5:04 | 查看全部
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
(1) 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强度越大,危害越大。
(2) 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3) 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4) 噪声的特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要大。
(5) 接触的方式: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6)个体敏感性:个体敏感性也有一定影响,这表现在:在同样噪声环境下,有些人听力损失严重,有些人较轻。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5:55 | 查看全部
噪声对听力损失影响的过程
(1)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3,000-6,000Hz,尤其在4,000Hz出现“V”型下陷)听力下降,语
职业性耳聋发展情况
职业性耳聋发展情况
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
(2)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
(3)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6:50 | 查看全部
常见措施

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即使用护耳器,也称护听器)。
降噪方法
降噪方法
(1)工程控制措施应是首先考虑的改进产生噪声的工艺、设备和材料,从治理噪声源入手,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产生,另外其他一些诸如隔声(给噪声设备加罩)、隔振(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下加弹簧减振器、橡皮、软木、沥青毡、玻璃纤维毡等)、吸声(在金属板上涂一层阻尼材料,如沥青、软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涂料)的控制措施,也可以起到降噪效果。
(2)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要存在噪声危害,管理措施都是必须的,管理内容包括:
--噪声暴露的常规监测和记录;
--对劳动者听力检测的记录管理;
--对工程控制措施的评价;
--对降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护耳器选择、使用和维护规程,并进行监督检查;
--对噪声污染区域进行管理,包括张贴警示标牌,规定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必须佩带护耳器;或限制、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
--对听力保护计划执行情况的审察;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缩短暴露时间。
(3)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各种设计的护耳器可以供不同作业人员选用,如果选择、使用和维护得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7:40 | 查看全部
管理要求

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制定了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对于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发生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小;作业场所噪声高于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按国家标准[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的要求为劳动者配备耳塞、耳罩。
劳动者可以通过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告知牌,了解噪声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6]
(1)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劳动者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2)企业应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确定噪声暴露大于等于85dB(A)的人群,并将监测结果告知有关劳动者;
(3)接触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4)企业应对接触噪声作业的人员配备具有足够噪声衰减能力、佩戴舒适的护耳器;
(5)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工程控制措施及护耳器使用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 18:38:28 | 查看全部
产品类别

用于预防噪声危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常见有耳塞和耳罩两大类。
(1)耳塞是可以插入外耳道的有隔声作用的材料。按性能分为:泡棉类和预成型两类。
--泡棉耳塞使用发泡型材料,压扁后回弹速度比较慢,允许有足够的时间将揉搓细小的耳塞插入耳道,耳塞慢慢膨胀将外耳道封堵起隔声目的。
--预成型耳塞由合成类材料(如橡胶、硅胶、聚酯等)制成,预先模压成某些形状,可直接插入耳道。
(2)耳罩的形状像耳机,用隔声的罩子将外耳罩住,耳罩之间用有适当夹紧力的头带或颈带将耳罩固定在头上,也可以有插槽与安全帽配合使用。

爱耳日

爱耳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