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与清言禅师谈起了禅宗,说起了六祖慧能的《坛经》,更是将人在苦难里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不断的进步的故事讲的淋漓尽致。这些故事触动了我的心弦。一席交谈后,心情豁然开朗。
其实,一个人从创业到成功,如同参禅一样,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渐悟,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参的是企业的基础实力,即使当这个企业遇到了危机时,也是属于那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另一种是顿悟,在一个瞬间便可能明白了禅之真理,如同企业抓住了一个市场空缺短时间内可以做的很大,但是缺乏基础,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需要重新闭关进行基础实力叠加的修炼。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参禅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如果这个共性不存在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登堂入室。
前两天,一个正在创业的朋友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他创业总是失败?我回了三个观点,问了他四个问题。三个观点是:1、一个人创业成功与学历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2、创业与资金和大胆也没有关系,而是看他是否具备了战略眼光,是否具备了通盘的管理能力和掌控能力;3、这个社会没有不赚钱的项目,只有不赚钱的人,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人才,所以他所做的项目不重要,而是看它的管理队伍和操盘手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潜能。四个问题是:1、是否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规律,建立一个可调性系统去时刻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2、一个新公司在开发市场时往往处于劣势,与同行的巨头相比,你是否找到了一个比他更窄的焦点?在开发市场时,客户为什么不接受你?你是否贯通了上下游,战略对,战术不对又如何能成功?3、既然是以加盟为主的轻模式,这个过程怎么样平衡各级利益?是否有一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后就散”的完善方案?4、在你前两次创业失败后,你是否找到了失败原因在第三次创业时完善自己?还是仅仅凭着一时的激情,靠着无知者无谓的继续打拼下去?
来源:资源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