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成飞!成飞!你当选‘江苏最美青工’啦!”当同伴把这个喜讯告诉成飞时,他正在7米高的操作台上焊接聚酯反应器接管。只见他笑着打了个“OK”手势,身影很快又隐没在耀眼的弧光中。
1999年,中专毕业的成飞来到南化公司化机厂,成为一名许多年轻人都不愿干的电焊工。成飞有股倔劲:既然干这行,就得干出名堂!14年来,他一直以焊枪为伴,参与了EO反应器、加氢反应器、聚酯反应器等一大批石化关键设备制造。他用掉的焊条有60多吨,接起来有300多公里长。弧光中的追求与历练,使他成为中石化、江苏省技术能手和化机厂最年轻的电焊高级技师。今年1月,在共青团江苏省委开展的寻找“最美青工”活动中,又当选“江苏最美青工”。
论焊接专业,成飞是公认的“能工巧匠“。说起“微创手术”专家,成飞还有一段小故事。一次,加氢反应器上端环缝边有一个针尖大小的缺陷要返修,可用超声波就是检查不到准确位置,大家束手无策。由于工期紧迫,车间主任很着急。那时进厂没几年的成飞多了一句嘴:“是焊缝没打磨干净,缺陷应该就在表面。”按照成飞的说法,大家很快找到缺陷位置进行了返修,并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其实,成飞是个有心人。工作中他发现超声波、射线探伤有“盲区”,有时缺陷位置很难准确定位,平时就对坡口形式和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不断摸索缺陷定位方法。如今,成飞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凭着超声波和射线探伤报告,很快就能精确定位各种缺陷的位置,大大提高了返修效率。
2012年厂里制造国内首台EO反应器时,因结构设计造成冷却器锥体与管板焊接中有多处焊接死角,焊接质量难以把握。专家组想到了成飞。成飞精心准备方案,在大家充满期待的目光中钻进了锥体。耀眼的弧光中,焊条在“嘶嘶”的熔化。面罩里的成飞屏气凝神,平稳缓慢地移动手中的焊钳。他一会蹲、一会儿伸着身体,任凭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焊接工作结束,敲掉药皮,一道道平直、纹路均匀细密的焊缝呈现在眼前,X光照相检一次合格。现场的专家们松了一口气,纷纷向成飞祝贺:“这活干的真漂亮!高手就是高手!”。
论工作实干,成飞是有名的“拼命三郎”。2012年,中石化“普光气田”项目在大修中发现一台脱硫反应器筒壁上有一处微细裂纹。由于投产在即而现场又没有修复能力,项目部向化机厂紧急求援。在厂里承担重点项目气化炉焊接任务的成飞,受命飞往地处四川的普光气田。看到项目部领导焦虑的神情,成飞对他们提供的分层刨、分层着色磁探的修复方案提出建议:直接深刨,发现缺陷后再补焊,这样能省三分之二的修复时间。成飞的建议令他们连声叫好,这也意味着他自己必须一口气干完。现场的工作条件十分简陋。在简易脚手架上,成飞用碳弧气刨深刨了60毫米,找到了缺陷,接着进行打磨补焊,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修复工作一次合格,成飞谢绝了项目部领导的热情挽留,当晚飞回南京,因为他放不下厂里的气化炉。第二天,带着一身疲惫和嘴角一串水泡,成飞又投入紧张的焊接工作。这种自讨苦吃在成飞的工作中司空见惯。
2013年,厂里首次对锥体进行硬质合金堆焊,成飞主动请战。按照工艺,锥体要加温到250摄氏度。锥体里面热得如同蒸笼,由于作业空间狭小,成飞只能垫一块木板趴在上面焊接。不一会儿,他的脸就被烤得通红,汗水很快湿透了工作服。长时间的焊接,电焊钳烫的手抓不住,为了焊完一根焊条,成飞只能咬牙坚持,手都被烫出了泡。就 这样,他每天要焊掉300多根焊条,用半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堆焊任务。
在许多人眼里,电焊工平凡而艰苦,成飞却从未想过放弃。当了十几年的焊工,他依然干的很执着,很满足……
作者:袁路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