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细”,“戏”才完美
王云
朋友在网上转发给我一个链接,5道智力测试题,我一遍做完,结果只做对1道,最后显示的结果是老年痴呆初期症状。我不服,就又把题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说实话,题不是难题,都是些简单极致的问题,只是粗心大意的人很容易陷入思维惯性,不略加思考,让题目里的数字误导自己,想当然地给出一个错答案。说到底还是自己走马观花的粗心所致,顿时,为自己一贯的不细心恨铁不成钢。
这让我不由地联想到了一个朋友的记录本,从早上起床、跑步、辅导班课程、到每天再必看一个小时的书,再到睡觉的时间安排都详细地写在上面。也偶尔见她在微信里会发哪一天没完成的规划,鼓励自己继续加油之类的消息。所以在我们这些朋友中间,她是我们最欣赏和羡慕的,我们认为她的生活就像一台戏剧,精彩纷呈又有条不紊。而我们却错误百出,有头没尾。
仔细想来,这都是有因果联系的。朋友每天过的都心中有数是有原因的,源自于她每天对自己都能做出细致的规划,源自于她的细心。显而易见,我们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自己每天的粗心和满不在乎,加上总是用一句顺其自然来敷衍自己,导致自己每天的生活看起来都毛手毛脚,慌里慌张。
同样,细致严谨的态度和粗心大意的态度在工作上所呈现出的效果也相形见绌。还记得跟师傅们学习查槽时,自己很是依赖于查槽器,既不用眼睛仔细看,也不用手去给予确认。由于查槽器有时的失灵,导致因连电冒的泡泡被自己的粗心所忽视,而细心的师傅总会再认真检查一遍,每次都能在此基础上再检查出来更多连电的铅片。最后再用手亲自去触摸,感知铅片是否连电。我事后想,如果我一个人一组的话,就我这样的工作态度,最后肯定会因为电效的高低,和师傅们的工资差一大截。上演一幕同是唱了一个月戏,但就是因为细与不细的两种工作态度,从而导致我的戏最后看起来不甚完美。我想身边像我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在进渣的时候,粗心大意疏于去确认渣口是否堵上,导致结局不完美;例如做记录时,粗心散漫导致记录上有的数值错得离谱;例如工作日志每天都疏于去整理,导致最后写总结时大脑短路。等等因自己的不够细致,致使不完美的结局反复出现。
所以,让生活、工作这出“戏”好或不好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细与不细了。希望我们在2015年,在众多事物面前,千万别再掉以轻心,因为自己的不细心,不细致,让每出“戏”演变成一个不完美的结局。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去对待以后的每一场“戏”,唱好它,让它在一定程度上足够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