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1|回复: 1

交响于海州湾的读书声

发表于 2015-3-5 10:53: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得林语堂先生这样说过读书对于做人的要紧:

"一日不读书,语言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人,尚且如此,况一方水土。可以与中华民族的八部经典有着紧密关联的海州湾,因之于名著的润泽,秀色可餐,美轮美奂。绵延300里的山梁,能够密集地叠印着诸多文化巨匠的脚印,细审那行走过智慧芒鞋的路径,诸多才情卓越的身影在闪烁:苏东坡、沈括、李清照、关汉卿、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丁耀亢、吴敬梓、李汝珍……

于是,连云港,这座文风浩荡的依山傍海之乡,赞声不绝:典雅、绮丽,浪漫,灵异。来自五大洲的文化探访者,络绎不绝;千百万观光客,接踵而至。这里有与涛声相伴的书声琅琅,有被山风吹拂的千年书香。

四千年前,连云港海边的山石上,已经镌刻有23种中国古文字的孑遗,当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围观着这本被称为"最早的东方天书",端详着那些笔画的表意之际,有谁能够想到,这一场景,当是人类最早的读书活动!

雄心勃勃的秦始皇盯住了这片奇异的文化沃土,刻意地在这个被称为"朐界"的地方"立石为秦东门","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里收录了这件大事,中国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帝国的东大门被载入正史。两千年后,用李斯小篆刻着秦始皇、秦二世关于统一度量衡诏书的"父子诏铜量"又在这块土地上出土,考古家用颤抖的双手捧着这件将两个皇上诏书刻在同一件器皿上的珍稀宝物时喃喃自语:"绝无仅有啊!"30年后,中国最早的叙事汉赋的写抄竹简又在这里发现,它比同类的汉赋《孔雀东南飞》早2个世纪……

汉代的葬俗,是选取生前财富中的精粹作为殉物,将写抄汉赋《神乌赋》作为随葬品,足见汉代朐县人对读书的钟爱。难怪,那位靠着为邻舍苦力劳作而得以借阅图书的汉代书生匡衡,他那彻夜苦读的灯光,也闪烁在这处以读书为风尚的山海之间。

三国时代,海州湾成了世外桃源般的读书乐园,历史家陈寿在《三国志》的记录里说,一年之间,仅以赶往郁洲山就学于邴原大师的学者人数,可以有"数百家"之多,背着书箱而负笈从师的天下士子游学于此,偏安的海州湾,不啻于南北分裂时代九州学人的读书中心。

公元549年,海州湾烟尘四起,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封建历史的皇祚编年上,这一年的年号为"武定",东魏王朝正在做着"武力平定,九州大同"的美梦。此时、此地,连云港最主要的地名古称"海州",匆匆亮相。

这座用十万血肉之躯奠基的海边重镇,揭出了管辖六郡十九县的地望大旗,裹挟着浓浓的狼烟,在二十四史上,响亮定格。"海州"二字之前,无须加任何地名冠词,所指明白无二;与区域地貌契合,与地望特色映照,读起来响亮上口,听起来清晰允当。从此,中华地理沿革的每一个节点上,海州,没有疑似,更无重复;这个沿用了15个世纪的地名,也从未有过真正地消隐。

九州中原,都市大邑,多有全国求学读书的中心,然而一旦遭遇战乱兵火,备受灭顶之灾的常常是人文中心的经籍图书和名儒俊彦。乱世相继长达2个多世纪的南北朝,僻处海隅的海州却成了学术领军人物的大隐之地,书声琅琅的讲学中心。

众多有德行、有才情的读书人,义无反顾地涌向海州湾。泛舟而来的先生们,丢弃了丰厚的官俸,卸除了峨冠博带;却能在一领青衫里,裹挟着满腹经纶,携带着车装船载的经、史、子、籍,声称要在书声琅琅的海州湾山岛上,揭出文风烈烈的百家讲堂。于是,山海间的读书声,远高过那不息的山风海涛;不再只有《神乌赋》的吟哦、匡衡宅里的夜读。

除了官家、商家以及宗族大户创办的书院里传出长年不绝的读书声,私家书房和文人书斋,相继而立,各具优越和特色。一间书斋可以有千卷万册的藏书,有以宗族子弟为主、旁及借读的数十成百的读书儿郎;一个村,甚至可以有比邻数所的私塾,书声高昂,此起彼伏。

文人中也有不少官商和富豪,郁洲山的田畴鱼盐之利,与他们的经营有道一拍即合,加之南北贸易在这处海上孔道中的通达,造就了海州湾的经济殷阜,铺垫了古海州的商贾辐辏、才俊云集。

于是,走过南北割裂,走进重新统一的海州,迎来盛唐大港的繁荣和诗情文风的浪漫,伴着山风海涛的诵书声,汇入了更加卓美的人文蕴藉。

发迹于唐代的吴氏书房,傍借"潇竹""万竿",拥有藏书"万卷",这是著名诗人吴之拭对自家书房的陈述,不会是溢美或吹嘘。可贵的是,以吴家书房为中心而兴起的读书沙龙,引来江淮鲁豫的各路文人,在这里指点江山,诵诗咏词,品评书画。令人惊讶不已的是,年复一年,这间文人沙龙竟然可以"觞咏无虚日"。如此兴旺的读书沙龙,即便在京华都市,也堪称难得。

海州湾的读书声延续着数千年的回响--

今天,如果你到云台山海间转转,农家堂屋、正厅的对联上,写得最多的两句话是:

"守祖宗清白二字,

教子孙耕读两行。"

在赣榆,无论农家、渔户乃至贩夫走卒,有一句最为朴拙的教子格言:"宁可吃不上饭,不能读不上书";直到今日,祖祖辈辈吃着煎饼长大的赣榆子弟,历届高考中,总有为数不少的榜上翘楚;翻开明末清初的进士名录,乡籍赣榆的匡翼之、匡铎、匡延年、匡兰生、匡兰馨,一门五进士,比肩而列······遍布在海州湾的文峰塔、文昌庙、村塾、社学、祠堂、乡学,激励着胸襟辽远的青年才俊,寄托着海州人期盼子弟成才的殷殷愿求。

听听,海州湾的读书声,正在融入新时代规模空前的"全民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5 10:54:10 | 查看全部
确实应该提倡全民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