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6 18:15:20
|
查看全部
褚时健,曾经的中国烟草大王,他把玉溪烟厂由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闻名的烟草品牌帝国。18年为国家累计贡献利税1400亿,仅仅"红塔山"一个品牌,在90年代为国家创利税800多亿元。还是他,1999年因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另一个人生从这里开始。2002年,保外就医后的褚时健承包了2400亩荒山,种起了橙子,这一年他已经75岁。8年后,83岁的褚时健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云冠牌冰糖橙,实现了从红塔山香烟到品牌农业的第二次飞跃。
让我们来看看褚时健的云冠牌冰糖橙是怎样得来的:一开始,褚时健种的橙子,产量低是个大问题,两千多亩地,一年下来只收14吨。赔惨了。褚时健已经还清了刚开始承包荒山时朋友借给他的1000多万巨款。他当时问朋友,如果我种橙子赔了怎么办,朋友说,我们相信你,你做什么成什么。
首先要解决产量问题,解决产量问题,就是解决生存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仅仅才过了这一关。第二年,褚时健试着在夏天把橙树多余的叶子剪掉,以减少对果树营养的消耗,结果很顺利的就收获了三四百吨果子。量的问题解决了,他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改善果子的口感上,相比之下,许多企业比起褚时健所下的功夫差多了。
褚时健和他的老伴见橙就买,那时候钱也紧张,有时买一个,有时买两个,买来以后在家里切开,包括他们自己种的,一路摆开,不说谁是谁的,让大家吃。吃完以后都要评价,这一盘最好吃,那个是酸的,这个没味,那个皮太厚了,这个渣太多了,那个核太多了……
吃着容易,种出来难。解决橙子的口感颇费功夫。当时褚时健的橙子是低酸品种,酸倒是不酸,就是味淡。请专家研究,也没有给出准确答案。褚时健自己试着找原因,他的橙子全是新树幼树。对幼树一惯的做法是大施氮肥,叫它长枝条,长树体,他想,我们一直到现在是不是氮肥过多了。第二天,他把氮磷钾以及其他元素算出个标准来,按照0.8:0.7:0.6的比例配下来,经过了几番尝试,果子的糖分终于达到了让褚时健满意的程度。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大家反映果子很容易烂掉……他老伴说,每一年都有事。今年是皮子太厚了,明年又是酸了,后年又是软掉了。土壤问题,肥料问题,浇水问题,虫害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在经过了六七年的摸索,直到2009年,果子的--产量和质量才真真正正好起来了,褚时健本人也从一个对种植橙子毫无经验的人,变成了橙子专家。褚时健把他的橙子命名为“冰糖橙”,这是一个全新品类。
同是猕猴桃,从新西兰出品的叫做“佳佩”奇异果的猕猴桃,按个儿卖,国产一斤猕猴桃甚至买不了一个奇异果。这里面差距值得所有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企业家们思考。鉴于奇异果的案例,褚时健又给自己的橙子提出一个更苛刻的标准,除了对于每颗果树的产量和口感有固定的要求外,还给每一颗果子制定大小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抛弃。75毫米这个标准最受市场欢迎,今后褚时健云冠牌冰糖橙都要按这个标准生产。
在课程上,黄先仁老师教你如何从改变思维方式人手,巧妙而精确地使用大脑.寻求正确的发展思路:如何改变工作态度,发现并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如何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等。
比如,有很多业务员在我的培训课堂上都会发问:陌生拜访的环节很多困难,客户也很刁难,我没有办法克服。那么,黄先仁老师与您分享下面的案例:
一个业务员在目标客户的董事长办公室门外请董事长秘书把自己的名片传递给该董事长,希望能面谈。但董事长不接受并要求退回,如是再三,该董事长发怒了,他咆哮着撕掉了这张名片,并从口袋里面掏出10元钱,叫秘书对该业务员说,用10元钱买下了这张名片,要求他赶快离开。而这个业务员在听到秘书的转述之后,接下了钱放入口袋,然后再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递给秘书,并用董事长能听得到的音量说:“对不起,我的名片五元一张,我没有零钱找,就再给你一张吧”。秘书还没有回答,董事长就在办公室里发话,请这个业务员进去面谈了。面谈的结果故事里没说,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业务员用自己的心态和机智解决了问题,给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光靠机敏的口才,黄老师认为,更重要的是,解决困难时要做到多角度思维。请看下面的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