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回复: 1

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

发表于 2015-3-6 18:21: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前言:

    想过你经营企业是为了什么吗?99.99%的人会回答:赚钱。这个答案无可厚非,因为,市场的机制决定了企业的功能就是赚钱,而不赚钱的企业将无法维持生存,自然被市场淘汰,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更说过: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赔钱,无处不在的赔钱!企业管理者的恶梦!经济指标节节上升,企业的日子为什么越来越难过?商业环境日益复杂,靠什么来拯救企业的利润?中国企业80%有规模的企业,在现有规模是普遍具有增加30%-50%利润的潜力。只要掌握合适的方法,许多企业在现有经营规模基础上,均有巨大的利润提升空间!

    笔者在国内企管界首创并提出观点:管理者要直面企业管理的本质——利润!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命脉,只有领导者和管理者知道了如何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才能真正的盈利。企业成立的目标就是创造利润,所以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利润最大化是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

    要想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保持利润持续增长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大部分的公司都已经采取了各种成本削减措施采控制费用,而市场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却又可望而不可及。面对如此众多的困难,许多公司都认为:只有通过创造并保有市场份额,公司才能获取新增利润。

    然而,经过调研,谭小芳老师却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谭老师认为: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过分关注市场份额,不仅不能增加企业利润,反而会破坏企业的赢利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在高度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份额=利润”公式的逻辑是行不通的,任何在市场份额上取得的进展都将带来利润的损失。

    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必须是思考力、判断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多面手,如哈佛商学院在其《总经理学》教材里指出的:一个好的策划人;一个组织能手;一个协调人;一个管制人;一个分析人;一个推动人;一个设计人;一个意见沟通人;在许多情况下也必须是个老师;一个好学不倦的人;必须是一个决策人。

    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因为这决定总经理的领导成效,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就会把自己搞得神经兮兮,甚至影响员工们的情绪,让员工们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在企业里面形成的习惯就是:领导吩咐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得少错的少,做得多错的多;员工没有积极性,没有创新精神。所以总经理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思考、判断、分析、规划、决策上,注重职务的正确定位及有效发挥,不能与员工抢工作,更不该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

    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导者和监督者,时时能保持头脑的冷静,有清晰的思路,这样才能正确地判断与分析,正确迅速地作出决策,让员工们有正确的方向去执行。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如果总经理做得好,员工们也会轻松有效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言,为2100年前,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企业为什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此话虽不错,但不全面。其实,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因素很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不同情况下,其追求的原因不完全相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一个,而动因却是多元的。要引导企业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确之道,就首先必须解剖多元的动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效果。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女士(预定企业利润管理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提出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七大因素,这是处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中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否则,不是隔靴抓痒,就是瞎说一顿,难有成效。



来源:慧聪网企业管理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8:22:12 | 查看全部
有些朋友会说,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没错,谭老师认为,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恰恰是管理好利润,也就是理好财——“财”,是有限的,就算你是比尔盖茨,如果一直施财,也有用完的一天。因此,你在布施的时候,如果不是“财”,而是“法”,教会你下属一些方法,让其更有效的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渔”毫无疑问比“鱼”来说,是更高级的布施。那么,也达到了施予“利”的目的,而且更好。

    在谭小芳老师看来,如果你足够强大,你的这种布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古今中外,大概有几个典型。比如释迦牟尼、耶稣、老子、孔子等。布施的利越多,获得的反向利也越多,越大,越容易受人尊敬,越是强有力的领导者。因此,上面列举的几位,基本上不是宗教领袖,就是圣人。关于“管理=管利”,谭老师简单总结下自己的观点——

    1.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人”的管理;

    2.“人”的管理的关键在于洞察人性;

    3.人性的根本是人都逐“利”;

    4.不同的人,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他心中最大的“利”是不同的,但99%(甚至更多)的人“利”是相同的,不外乎“钱”、“权”、“名”;

    5.有效的管理就在于通过给下属提供“利”和创造实现“利”的有效通道来展开;

    6.“利”的给予,是相互的,领导给了下属“利”,下属会反向施利给上级,通常表现为对领导的尊敬、拥护、爱戴甚至崇拜。反向利越多,团队越强大。

    7.“利”的给予中,分“财”、“法”、“无畏”三个层次。越会灵活、融会贯通的使用这三个层次的“利”,管理者的水平越高,尤其是对后两个层次“利”的驾驭。

    8.当然,“利”的驾驭和施予过程中,marketing工作,非常重要!

    由于现实不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及人们对假账的深恶痛绝,“利润管理”被习惯上理解为非善意的利润操纵。的确,在现阶段“利润管理"成为一个很消极的词汇,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另一面,利润管理也有它的合理性,就象纳税筹划与偷税一样,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税费支出,但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截然不同:前者合法合理,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财行为;而后者是以违法和不合理的手段来实现的,承担着较大的法律风险!

    谭小芳老师表示,利润是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追求,效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利器,而让利润倍增则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长久之计,更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80%的中小企业普遍具有增加30%~50%利润的潜力,只要掌握合适的方法,就能获得巨大的利润提升空间!

    总之,营销管理大师吉姆·克林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利润就如生命所需要的阳光、空气、食物和水,没有这些生命就无法生存,但这些既不是生命的本身,也不是目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吃饭而活着,那就活的很没意义与价值。企业也是如此,作为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必须能够为社会各方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否则,处在社会当中,却不被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怎么可能持久经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