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1|回复: 0

张桂莲: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发表于 2015-3-9 13:53: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厂长,你们的风筒型号不适合我们井下实际使用,我们要退货。”这一天从甘肃平凉打来的这个电话让张桂莲有点懵了。她稍微调整了一下心情,然后开始仔细询问客户,到底是哪些地方不符合实际需求。了解情况后,她立即安排厂里开始生产样品,当天晚上就带着刚刚生产出的两种风筒样品,坐上了去新安煤业公司的火车。第二天,当张桂莲出现在客户面前时,客户惊讶之余非常感动:“有你这样的厂长,有你们这样的服务,这个供货关系一定得保持。”
今年46岁的张桂莲是夹河矿物业公司风筒厂厂长,自1997年到物业公司风筒厂工作以来,她一直坚持“要干就必须干好”的信念。她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风筒厂优秀的厂长,而这个只有十几名女工的小厂,在她的带领下,从年产值不足2万元发展成了目前年产值300多万元的规模。
     了解张桂莲的人几乎都会用同一个词来总结她:实干。1997年风筒厂成立时,当初的设备仅是一台缝纫机,只能简单加工单一、小规格的橡胶风筒,一个月生产量不足50条,产品仅销给夹河矿内部,比起同行的实力相差很远。2000年5月,张桂莲被任命为风筒厂厂长,她深刻认识到“想生存就必须发展”的硬道理。她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客户需要的新材料,钻研新技术,处处身体力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仅用了2年的时间,便先后生产出塑料风筒、风筒三通、风筒弯头、风筒分流器、弹簧弯头、负压风筒、隔爆水袋、自救面罩、矿车罩等系列产品。为能成功生产风筒分流器,她反复设想,反复更换材料,反复改变加工工艺。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爬起来重新开始,她就像个着了魔的孩子一样,白天在厂里做试验,晚上回家用纸和胶水做模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打造出具备自动切换方向、不窜风性能的风筒分流器,彻底解决了各大矿井多年来人工改变风向的难题,深受井下矿工的好评。
     近年来,徐矿集团内部矿井风筒、水袋供应商实行竞标。为能竞标成功,张桂莲注重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潜心研究工艺水平,带着一帮姐妹长期以厂为家,通过不懈努力,她们生产的风筒、隔爆水袋均通过了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2008年至今,夹河矿风筒厂成为徐矿集团风筒、水袋唯一的供应商。张桂莲并没有在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停滞不前,面对去年本部需求计划不足、经营指标任务高、生产人员少等种种矛盾与困难,张桂莲不等不靠,积极开拓徐矿集团外部市场。面对客户时,她始终坚持用产品与服务去说服打动他们。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她遭遇过“逐客令”的委屈,也品尝过“冷板凳”的无奈心酸,但她始终保持阳光般的笑容,充满着正能量,积极沟通交流,一次次认真介绍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她的坚韧和恒心,感动了一个个客户,她先后开辟了山西、新疆、贵州等市场,甚至把产品远销到了孟加拉国。
    张桂莲对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面对生产风筒这项集苦、脏、累、接毒、接尘于一体的工作时,她始终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两个字上。去年7月下旬的一天,厂里全月计划任务已经完成,中午却突然接到通知,本部某矿急需260条风袋,必须在当日夜班下井使用。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库存量不足等困难,她沉着冷静,仔细盘算备料,第一时间组织工人加工组装,同时联系运输,经过6个多小时突击奋战,加工任务全部完成。接着,她又冒雨装车,准备送往目的地。临上车前,她才想起大家中午饭都没好好吃,晚上饭还不知道几点能吃上,于是赶紧买上一包烤饼和几瓶矿泉水。她们很少把“客户就是上帝”挂在嘴上,而是将这种理念深藏于心,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20多年来,张桂莲始终如一地把“风筒厂能做大做强、客户能对产品满意、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当作自己的经营目标和愿望,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默默地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责任,走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也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喻振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