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学院正是以其富于挑战和开拓的变革精神创造了上世纪最早的流行的设计文化。包豪斯重视材料的变革,重视功能的实现,进而涌现出简约的倾向。方形、圆形、三角形、直线、曲线最简约。这种简约带来了“少即多”的构成思想,推进了代表机械美学精神的标准样式,进而倡导工业设计的大众灵魂,形成将批量生产推上历史舞台、将简约审美植入大众心灵的现代乌托邦思想。包豪斯的教科书所致力的正是这样一种思想的洗礼和运动。落实在教学上,包豪斯学院一方面几乎强制性地推行其基础课程,凭借拼贴不同材料和质感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强调手工的训练、上手的培养。学院需要众多的车间,学生在这里进行实材的劳作,并随之培养起一种质朴的心手合一的上手思想,实现机械时代对于生活统一体的美学变革。包豪斯学院矛盾重重,起初的基础教学的表现主义思路与后来实行的构成主义也有明显分歧。但其通过教学实验致力于专业藩篱的跨越、服务大众的追求,进而实现新的美学变革,却是其思想的核心。正是这个核心,在上个世纪漫长的时期中被作为一种日趋流行的设计文化播扬开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影响着相关的每一本教科书,直至今日。
我们可否从包豪斯革命中借取资源性的因素,激活中国传统的造化之链与当代生活的关系,建构起具有当代中国特性的生机勃勃的创造的地平线呢?这正是我们的理想,也是包括收藏和藏品临时展在内的脚踏实地的工作。包豪斯,这个神秘的包裹,当它的内涵在我们面前坦露时,理应展开我们与这些历史遗存之间的思想和艺术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