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看教育,教育是国之根基,是未来。宋朝的教育值得点赞,官学,私学规模空前,中央、中央各部门、地方,以及私人办学开书院蔚成风气,要不宋朝的文化科技经济何以如此的昌盛。令人惊奇的是在众多的办学科目中还有书学和画学,宫廷中还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应该和现在的国家画院差不多,只是那时候的画家是要经过考试选拔方可入院。画家的地位空前绝后,连皇帝都笃爱丹青,徽宗皇帝帝业不守,却成一代花鸟画大师,他的儿子高宗皇帝继承其衣钵,拿帝业当儿戏,也成了书史留名的书法家。难怪宋朝的书画艺术如此的辉煌灿烂,大师辈出,名作迭涌。
那时的绘画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都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有着写意的精神,意韵悠长,就是院体画也清雅脱俗,今天的人只能望其项背。北宋的李成、范宽、郭熙、郭忠恕、李公麟、张择端、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父子,号称“南宋四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还有徽宗皇帝赵佶……这一长串的名字个个都是后来的美术家仰慕的对象,他们的墨迹至今还是中国画学习临摹的范本。
宋朝书法虽然不是书法史上的发展高峰,传世的书法家也不是最多,但一举手一投足自有其风流雅韵。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也都是书法史上的重镇,他们的书法虽然各有各的面目,但却有着共同的审美意象,颓然天放,适意达情,特别是那些随手而书的书信、手札、诗稿,轻松自然,俊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回味不尽。
还有我喜欢的宋版书、宋瓷,这些实用工艺也文艺范儿十足,也最能体现宋人的审美、匠心还有品位,简洁朴素大方,绝少烟火气,厚重典雅。
宋朝的文化艺术绝对的“高大上”,有一种后人难以企及的大朴大雅,它从雄壮、张扬的唐朝走来,褪去了繁华与热闹,唯留朴素、含蓄与温婉,佐以写意的精神,那词、那文、那画、那书,还有那瓷器,自然雅致得就如同茶汤上飘荡着的香气,淡淡的却沁人心脾,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如果突然降临在宋都开封的街道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周遭的店铺里,不是钧窑、汝窑,就是定窑、哥窑的物件,要知道现在民间连一个瓷片踪迹都不易寻得,遑论完好的器物,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随便一本书都是竖排大字简洁大方的宋版书,现在的拍卖行可是一页一页来拍卖的;随便一封书信、一个诗稿,都有可能成为传世珍品,就像苏东坡的《寒食诗帖》,蔡襄的那些书信手札,一下子掉进古董堆里会不会慌乱无措,顿失欣赏的感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