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32|回复: 1

读书的氛围

发表于 2015-3-11 22:12: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书的氛围   
陈革宁
   
    宋人张洪等选编的《朱子读书法》中说,按照朱熹的观点,读书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熟读精思”,并就读书的方法要求到:“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绶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如此周全地道的读书,要做好实在不是件容易事!真要做到的话,我敢说肯定已把人折腾得没有了读书的心情,更别说享受读书的愉悦了!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读书效果最佳,相信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然而不论谁人,读书宜静恐是共同之要求。其它如周围环境的幽雅清淡,气氛的柔和清平等,皆是读书者无限向往着的了。
最好是在少人的自然环境里,于碧绿的浅草坪上放置一把椅子,或者在草地上铺一块毯子,或坐或卧,任春日的阳光照拂周身,林子里的鸟儿欢快地浅吟,身边不远处恰好还有一道清亮的小溪叮咚作响。读书人手捧一册书,读着,渐渐地与书一道融入天地自然里去,如同那鸟儿和那小溪一样,成为自然里的一分子。但有一点须注意,如此读书的氛围要有与之相配的书,才能成天地诗书之美。何为与之相配的书?林语堂、周作人、徐志摩等人的闲适小品,琼瑶一类的缠绵小说不妨一试。
有个不大不小的书房,四壁摆满大大小小的书籍,桌案上再置放几盆花草盆景,几件工艺古玩(真假倒无所谓,最好不问其贵贱),抬头可见书法的凝重质朴、龙蛇万象,吮息可觉花木的清纯芬芳、气质高雅,于夜静时独坐桌前捧书而读,效果一定极佳。但跟前面所述一样,如此环境下读书,也得有与之相配的书,如鲁迅、雨果诸大家,还有《古文观止》一类。
家境清寒,至今还在心中构筑着属于自己的那个书房,但没有书房不等于没有读书。自童年入学接受启蒙教育开始,书便未曾离手。起初,由于没有专门的书桌,读书、做作业常爬在炕沿上将就着,久而久之,养成了我颇具特色的读书氛围:躺在床上,背部垫上被子枕头,书捧在手,很快就能融入书本之中去。一个姿势困倦了,动动身子即可,但不管咋动,总是卧着,至于围绕周身的摆设则不重要,觉着摆的越少越好,多了反倒分心。最不喜欢朱熹老先生说的那样端端正正地坐在写字桌前像模像样读书的花架势,原因不单是不喜欢,最主要的是那样坐着总集中不起注意力,书无论如何读不下去!
我将自己这种读书的习惯称为“懒散读书法”。我只有在懒懒散散的状态下读书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当然了,容不得外人的搅扰,只有我一人独处才好。至于所读书籍,则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文史哲经,浪漫抒情、激扬文字,于躺卧之间尽入心底,心情也如江河一般波涛不断,或愉悦、或锁眉、或困惑、或释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到头来总能使心头有茅塞顿悟之感,充实完满之感,品尽读书之乐,读书之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21:06:08 | 查看全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