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登高的温石

竞技运动有哪些 说说竞技运动那些事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2:07 | 查看全部
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4位数。
第一位数表示第5组(特指转体跳水);
第二位数表示翻腾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
第四位数表示转体周数,计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这个动作中,"5"表示第5组转体跳水,"1"表示用第1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腾转体,"3"表示翻腾一周半,"6"表示转体三周。
再如"5337"这个动作,是指第5组转体动作,采用第3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腾转体,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
第6组臂立动作也采用3位数。第一位数表示第6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数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数表示翻腾周数(计算方法同上)。
例如"614"动作中"6"表示第6组臂立跳水,"1"表示采用第一组向前跳水方向翻腾,"4"表示翻腾两周。再如"632",是指第6组的臂立跳水动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腾一周。
竞技运动之铁人三项
铁人三项运动(triathlon)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属于新兴综合性运动竞赛项目。
比赛由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三项目按顺序组成,运动员需要一鼓作气赛完全程。2000年成为奥运会项目,2006年成为亚运会项目。
铁人三项比赛是技巧和耐力的严峻考验,这种艰苦的比赛包括3个部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铁人三项比赛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和10公里的长跑一起组成。铁人三项比赛的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之间不能停顿,一项比赛到达终点后就要立即进入下一项比赛的起点。
竞赛
男子和女子的铁人三项比赛都是一次性的在同一个路线上分别举行。
最棒的男子运动员要用1小时50分钟完成比赛(游泳20分钟,骑自行车1小时,长跑半小时),而最好的女子运动员要比男子运动员多用12分钟。第一个完成全部三项比赛的获得冠军。
游泳
游泳是三项赛的第一项,在悉尼奥运会上将设置一座浮桥,运动员们从浮桥上同时跳水出发。
他们要沿着由浮标和绳索标志出的三角形路线前进,如果有人抄近道就会受到处罚。运动员可以用他们喜欢的任何姿势游泳,但实际上所有的运动员都选择自由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2:52 | 查看全部
自行车
从水里上岸后,运动员要马上转入自行车的赛程。在自行车赛段中,整个赛程必须骑自行车完成。
但是如果车胎出了问题,运动员可以带车跑到换胎站换胎。
一般来说,运动员必须自己换胎,但是悉尼奥运会专门训练了人手来完成这项工作,他们被分配在沿着赛道的6个换胎站里服务。
直到1995年,奥运会都禁止自行车手借助前面选手的气流前进,因为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前面的选手是不公平的。骑手必须设想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环绕在周围,作为气流区。
他们不能让自己的气流区与其他运动员的重叠,除非要超车。
但是执法机构发现要执行这一规则有极大的困难。所以1995年他们废除了这条规则,让骑手们自由的互相借风。
但现实中骑手们中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约束着每一个人不去借风,任何人打破规矩很快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3:23 | 查看全部
长跑
铁人三项长跑赛段最重要的规则就是运动员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完成全部比赛。
这一条听起来显而易见,但是在一些令人难忘的铁人三项比赛中,尤其是最艰苦的夏威夷铁人三项赛中,有一次美国选手朱丽·摩斯最后就是爬过终点线的。这种情况不能在奥运会上发生。
换项
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一名运动员从游泳换到自行车或者从自行车换到长跑所用的时间至关重要。所以规则规定在换项区域里的运作要受到严格的监控。
运动员在换项区域内不能阻止其他的运动员,或者侵犯他人的竞赛设备。他们必须使用指定的专用自行车架,完成自行车赛段后再将自行车放回原架。
从运动员将自行车从架上取下时起直到完成自行车赛段并将自行车放回原架时止,运动员必须戴好头盔以保证安全。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或者起始线处上下自行车,在换项区域内不得骑车。
最后,禁止任何人裸体或者不适当的暴露身体--这条规则看似简单,但当运动员快速从水中上岸,脱掉防水衣、戴上头盔、套上鞋子,还要从架上取下自行车,"事故"常常会在这时发生。运动员的目标是在30秒以内完成换项的工作。
处罚
比赛期间,运动员不能互相阻挡或妨碍,更不能恶性竞争,做出危险动作。如果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犯规就要被罚在游泳赛结束后停留30秒再继续比赛。
如果在自行车或者长跑赛段中犯规,裁判可能出示黄牌警告。这时运动员必须停止比赛等待裁判警告后才能继续。如果严重犯规或者多次犯规,运动员就会被红牌罚出赛场。
两张黄牌积累就会得到一张红牌,红牌自动罚下。规则鼓励裁判在比赛中前摄性的警告以阻止犯规的发生。但是他们不必在出示第一张黄牌以前警告犯规的运动员。
当然规则的重点是保证比赛顺利的进行,裁判介入的越少越好。
游泳赛段必须带游泳帽,但是如果运动员在赛程中无意丢失了泳
铁人三项帽不受处罚。允许使用泳镜和鼻夹,但是用来帮助游泳的器材是不允许的,比如脚璞、手套、短桨或者浮漂等都禁止使用。
水温在20度以上可以不穿防水衣,水温如果在14度以下就必须穿防水衣。
如果水温再这两者之间有裁判来决定运动员是否需要穿防水衣。
这个决定由裁判做出,而裁判一般是倾向于较弱的运动员。
防水衣必须不超过半厘米厚,而且运动员的泳裤必须有上身。
在自行车赛段中,运动员必须佩带头盔,还要穿运动服。自行车一定要按照规定规格制作,除非运动员的身材太高或者太矮可以例外。
至少要在赛前24小时要检查车辆,以便留出时间让运动员按照规则要求做出必要的修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3:55 | 查看全部

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自行车架上取出和放回他们的自行车和头盔。
运动员在长跑赛段中必须穿鞋(自行车赛段中不是必须的)和运动服。
场地
路线设计原则
在保证比赛运动员安全和公平竞赛的前提下,场地的设计和布置要尽可能的以转换区为中心构造一个主会场区域。转换区应靠近游泳起点。
主会场区域包括贵宾和观众看台、转换区、总终点,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器、计分牌等设施。
赛场的管理区域主要包括:游泳出发区、游泳终点至转换区的通道、转换区、终点通道和终点门、医务区、运动员恢复区、休息区、媒体及媒体区、计时和成绩统计区、终点混合区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4:24 | 查看全部
游泳赛场地设置
游泳可在水域宽阔的江河湖海中进行。游泳路线可用浮标在水面设置成矩形或三角形;
起、终点最好设在同一地点;游泳出发可采用码头跳水或由岸上跑入水中等出发形式;游泳水域水深至少1.8米,要求水情稳定安全,水质须符合卫生标准;
水温一般应在20℃以上,20℃以下运动员可穿铁人三项比赛专用的保暖泳服进行比赛。
游泳起点:如采用码头跳水出发的方式,至少要设置一个能容纳所有运动员的60米×2米的出发平台和为所有运动员提供公平出发位置的出发线带。
优秀组的运动员之间应享有至少75厘米的间隔空间。游泳路线:理想设计为顺时针方向游进,每圈750米,全程为2圈。第一个转弯处距离出发线不应少于300米。
游泳终点:至少有4米宽,地面以蓝色地毯覆盖,并在附近设置淡水淋浴通道和饮水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4:54 | 查看全部
转换区设置要求
优秀组比赛的转换区最小宽度为9米、最小长度为30米,并安放足够的车架,以便为每名运动员提供至少75厘米(分龄组运动员的空间至少为60厘米)的空间。
转换区的入口和出口要有足够的宽度,流向要朝同一个方向,分别在进、出口外部附近设置上车区和下车区(1米宽,至少6米长),并设置黄色的上车线和下车线。
自行车赛段设置
要求赛道路面平整、宽度不应少于5米。优秀组比赛的自行车赛道路线应设计不少于3圈,理想赛道为6~8圈的环形赛道。
赛道应包括坡度和弯道等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路线,避免180度的折返。
赛道中禁止出现交叉路段,整个路线要对其它车辆封闭。
在进出转换区的沿途应至少有400米长的安全护栏。赛段中,要设置至少两个备用车轮站。
跑步赛段设置
要求赛道路面平整、赛道宽度不少于3米,无交叉,并要对其它车辆进行封闭。赛段全程必须有明确的路线指示标志。
每1公里要设里程指示牌,每2公里至少设一个饮水站,每个饮水站的长度至少30米。
赛道转弯处应放置明显的箭头指示标志,并要有良好的视线。在跑步赛段的终点线前要求至少有3米宽、100米长的直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5:11 | 查看全部
礼仪
铁人三项运动是高强度的耐力性竞赛项目,是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意志最具考验的运动项目。
比赛中,当运动员通过时,观众应热情地为运动员鼓掌加油。
鼓励运动员战胜自我的勇敢精神,激发运动员顽强拼搏、勇攀竞技高峰的昂扬斗志。
在主会场观看比赛时,观众应按时到场,接受安检,并避免影响他人观看比赛和现场转播。
同时,观众应遵守有关的比赛现场的规定,禁止进入赛事工作管理区域;禁止穿行比赛通道和赛道隔离设施。
经过比赛通道各出入口时,应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在赛道沿途观看比赛时,观众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
不要横穿赛道,以免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或对运动员和自身造成伤害事故。
要理智观赛,不得向赛道投掷水瓶和物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5:39 | 查看全部
此外,观众不得向通过的运动员身上泼水或递饮用水,以及帮助发生自行车故障的运动员修车。
为了更好地观看比赛,观众在赛前也应该做好观看比赛的相关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铁人三项比赛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点。
第二,要了解比赛的路线、沿途路段的禁行规定、观众区和通往观众区域的路线、时限。
第三,要根据所希望观看的赛点选好交通工具和路线。
第四,由于全部比赛都在室外进行,所以观众一定要考虑天气情况,如注意防晒、防雨等方面的问题。
资格
2008年奥运会男子和女子铁人三项比赛各有运动员50名参赛。他们的参赛资格由世界排名决定,但是每个国家最多只允许3名运动员参赛。
竞技运动之雪橇运动
滑雪运动项目之一。乘木制或金属制的双橇滑板在专设的冰雪线路上作高速滑降、回转的运动。
雪橇可分无舵和有舵、单橇和宽橇、骑式和卧式等。比赛器材为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
有舵雪橇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
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舵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
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
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6:03 | 查看全部
无舵雪橇比赛规则
单座重量不准超过20公斤,双座不准超过22公斤。比赛分男子单座、男子双座、女子单座三项。比赛设施为以混凝土或木材为基础砌成槽状的滑道。道宽1.30~1.50米,滑道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
比赛线路长度男子1000~1400米,女子800~1200米。全程设11~18个弯道,弯道的半径为8米。滑道的平均坡度男女相同,为4°~10°。起点与终点的高度差为70~130米。
比赛时运动员坐在雪橇上,双手借助起点助栏用力向后推,使雪橇向前起动,滑行中仰卧在雪橇上,单手拉住雪橇皮带利用身体起卧,变换肩、腿姿势操纵雪橇,使之沿着冰道快速滑降。
到达终点时,运动员须坐在雪橇上,否则不予计算成绩。单座滑4次,赛期为两天;双座滑2次,赛期为一天。均以时间少者为胜。成绩相等时,以各次滑降中成绩最好者为胜。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
有舵雪橇比赛规则
2人座有舵雪橇长不得超过2.70米,宽0.67米,滑车板宽度8毫米;4人座有舵雪橇最长3.80米,宽0.67米,滑车板最小宽度为12毫米。
2人座有舵雪橇比赛时,总重量不得超过375公斤,4人座有舵雪橇总重量不得超过630公斤,不足重量可携带其他加重物补足。滑道全长1435米,平均坡度为4°30′,最大坡度为8°30′。
弯道部分的半径必须在20米以上,滑道的护墙最少不得低于50厘米。比赛分双人座和四人座两项。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遇两队时间总和相等时,以任何一次最少时间的队为胜!
赛期两天,每天进行两次。首轮出发顺序由抽签决定。从第二轮起,出发顺序由前一轮的最后一名先出发,接着顺次下排。出发前,雪橇距起点线15米。出发信号发出后,均由运动员在起点处手推雪橇奔跑起动,然后跃入座位,舵手率先跳入车内掌舵,调整理想的滑行线路,第二、三名队员继续推动雪橇,在他们跳入雪橇内之前以达到最大速度。制动员最后跃入负责制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09:16:25 | 查看全部
全部4名队员在6秒左右的时间内必须全部入座。在比赛过程中,三名选手使头部尽量缩起,所有队员在过弯道时均侧倾身体。到达终点时运动员均须在座位上,否则成绩无效。有舵雪橇的最大时速可达135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

有舵雪橇服装、运动员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靴钉为刷型并均匀分布于靴底。靴钉的长度不超过14毫米,间隔不超过3厘米!

比赛器材为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有舵雪橇是一种集体乘坐雪橇,利用舵和方向盘控制在人工冰道上滑行的运动。

1924年在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舵雪橇用金属制成,形如小舟,车首覆有流线型罩。车底前部是一对舵板;上与方向盘相接,车底后部为一对固定平行滑,车尾装有制动器。

雪橇全长为70-140厘米,宽为34-38厘米,高为8-20厘米。雪橇为木制,底面有一对平行的金属滑板,宽不超过45厘米。雪橇前部没有舵板,后部也没有制动闸。滑板上部为支架。滑板前面翘起部分可有一定柔软性,以利转弯,但不准装置能操纵滑板的舵和制动器。

比赛分为有舵雪橇比赛和无舵雪橇比赛。国际有舵雪橇和无舵雪橇联合会成立于1923年11月。有舵雪橇运动初期还包括无舵雪橇运动,直至1957年无舵雪橇运动才单独分出,另成立国际无舵雪橇联合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