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谭浩俊 作者文集
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国消费仍然呈现出小幅加速增长态势。过去的“短板”变成了现在的“支柱”,不仅有力推动了经
济的复苏,而且增强了我国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消费能够从“短板”变成“支柱”,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30年逐步积累起来的消费能力,高达20多万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就是这种能力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对“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实行财政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半、房地产交易税费减免等,都成为刺激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的强大推动力和强心剂。
当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复苏强大推动力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消费“短路”现象。
首先,要加快民间投资启动步伐。按照以往的经验,政府投资对消费的拉动效果不如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更侧重于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对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大。一方面,要给民间投资更大的信任,提供更多的投资空间,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要对民间投资放宽政策、减少限制;另一方面,要出台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如财政补贴、财政贴息、企业融资等,以促进民间投资迅速升温。
第二,要继续以更大的政策扶持鼓励出口。尽管世界经济复苏的迹象不明显,但并不代表出口已经成了一潭“死水”。种种迹象表明,只要政策适当、思路对头,出口仍然具有一定潜力。关键是国家要出台更多鼓励出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给出口企业更多的信贷支持、对出口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等。只有出口走稳,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才能得到缓解,居民收入增长才有保障,消费才有动力。
第三,要适当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过低,是影响农民种粮种菜积极性、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对提升农村消费潜力不利。特别是在目前出口受阻,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下,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步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第四,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保增长”的需要,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措施。但是,房地产市场刚刚有复苏迹象,一些地方和开发商就开始“重利轻市”,通过抬高地价、提高房价等增加收益、获取暴利,继而造成价涨量跌的现象。我们对此必须有清楚的认识,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严格控制抬高地价、房价的做法,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复苏。
当前,消费虽然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动力,但是,制约消费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克服影响消费的一切不利因素,保持消费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