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春节漫笔
在县城筑了窝,连续多年呆在“鸟笼”里过年,感觉实在栖惶。今年假期,老早就作了决定,要回乡下去度节。年龄的因素吧,我现在是越来越厌倦嘈杂喧嚣的场合了,同样是年龄的因素吧,我于亲情的渴望也比以往增强了许多。求静,乡间是最好的去处!亲情,在生养我的地方能得到尽情的沐浴!
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领着儿子和侄儿们去给祖母上坟。细算起来,我已经有五六年没有给祖母上坟了!我家的老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洪水给冲毁了,现在的坟是十几年前祖母去世后新置的。跪在坟前化完纸钱,让侄儿放完鞭炮,孩子们先走一步,我站在坟前又细细凝视了一番。当年立碑时栽植下的两棵松树已经很粗很壮了,笔直的树干刺入蓝天;刚竖起时显得突兀﹑高挺的墓碑经雨水冲埋,感觉低矮了许多,隐身于干枯的蒿草中……祖母的音容笑貌在我眼前浮荡,勾起我心间几多的人世沧桑。
正月初三,是母亲的生日,一家老小连同拜年的亲戚近30口聚在一起,屋里充满欢声笑语,院子里洒遍笑语欢声。母亲以她的苍苍白发宣示着养儿育女的艰辛,用她堆满皱纹的笑脸表达着对生活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知足。
晚上,我和父亲睡在热的烙人的土炕上。父亲年逾八旬,早睡早起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当我还在看电视时,他已经响起鼾声了;早上五点多,我睡的正好哩,他起来捅炉子﹑洗漱﹑吃早点,然后打开电视看新闻,有患者上门就行他的医。父亲身体还算硬朗,除了听觉有些吃力外,尚无大碍。早些年,我和父亲在一起,历来是他滔滔不绝地说,我只有听的份,成家,自立门户后,父亲训导我的时候少了,每次回家,只是简短地问一下我的情况,再说说关于孩子的教育﹑家中的变故之类,父子间大多的时候以沉默相对。这应该是我们中国的国情吧,尤其是汉民族,内敛的情感﹑严父慈母的祖训,在父子之间积淀起了一道厚实的情感屏障,语言的缺席似乎成了正常的状态。
与父亲相伴几天,我最真切地感触了父亲的老年人生。世事无常,岁月苦短,在目睹了一幅幅生命的夕阳,耳闻了一声声生者的遗憾之后,我告诫自己:今后的日子里,应当力所能及地多去陪伴他老人家,即就是啥也不说,陪他坐坐也好呵!
和邻里乡亲闲谈,听到的是对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称颂;到田边地头去转悠,我几年前栽植的那十多棵核桃树拔地而起,已显得有些拥挤。冬阳朗朗,照耀的山坡一片金黄,我的心头也溢满了舒畅的暖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