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7 21:09:59
|
查看全部
  在产业链上挖掘社会价值
  
  深耕中医药产业30多年,孙耀志是有野心的——“企业家只有在自律的基础上,不破坏人的道德底线、企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为社会为他人服务,才能让基业常青。”他的野心,是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企业。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是孙耀志在探索企业发展的同时,挖掘出的“社会价值”。
  “农民守着金山吃不饱,而宛西制药要扩大规模却收购不到足够优质的药材,大小药厂恶性竞争、虚假宣传,掺假药材泛滥,这种现象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初衷,孙耀志十分感慨。
  1998年,孙耀志投入3000多万元,采用建立标准化药材基地的方式,在西峡的5个乡镇建立起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和7个药材购销中心,从源头上保证药品的质量。
  对于宛西制药来说,他们的第一车间不是在厂区,而是在五省六地的农村田野。按照GAP(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标准,宛西制药先后在河南武陟、温县、安徽铜陵、福建建瓯等药材道地产区,建立了地黄、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等六大药材基地。不仅如此,从基地出产的每一袋药材,都可以跟踪到每一棵植物。如今,宛西制药已使五省六地50万人由“粮农”转为“药农”。
  “全国出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有数百个,但规范化建药材基地的企业目前只有两家,建六种药材基地的只有我一家。”说起自己的药材基地,孙耀志十分自豪。
  “药材好,药才好。”正是这一场由社会责任感引发的产业布局,让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在同质化严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让孙耀志的一次又一次“创业”实践得到了认可。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理念下,孙耀志编织的“大药房”、“大健康”、“中医养生”等产业链,现今在资本市场都已是炙手可热的概念。
  在他看来,“企业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承担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企业越大,责任越大。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
  孙耀志口中的责任,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坚持。他这样解释养生产业的地理布局:“冬季去海南,夏季去漠河,最北到最南,遵循养生的自然规律,追求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价值观。宛西制药会不遗余力地做好生产和文化传承。”
  “发展中医药产业,一方面需要靠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中国化的经营理念。”孙耀志说,“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按西方商业模式来经营有时候并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