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9 17:16:50
|
查看全部
中小企业全球化整合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由此看来,中小企业寻求突围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积极整合全球资源,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全面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全球化整合资源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竞争还要同一些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竞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还没有有效的衔接,无形资产在国外抵押受限。
其次,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复杂化的今天,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风险。企业单纯依靠自己能力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国家的科技支持。
再次,中小企业“走出去”仍然是凤毛麟角,并未形成跨国趋势,大多数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缺乏全局性的战略理念。
第四,目前,国际贸易保护的方式越来越隐蔽,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打着环保”的大旗,各类层出不穷的绿色壁垒渐成风潮,今后各国碳贸易摩擦、碳减排配额及其分配问题等都会高度与这种壁垒联系起来,增大了中小企业应对的难度。
推动中小企业全球化整合国家要有系统性支持
全球化整合不仅是中小企业转型的机遇,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契机。国家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构筑推进中小企业投资全球化、融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品牌全球化及人才全球化的国际绿色通道。应该以产业布局和提升竞争力为切入点,提高中小企业海外布局的效率和效益,例如,寻找农业、林业资源可考虑东南亚市场;需要提升技术能力可选择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可考虑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一定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要结合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选择更适合的投资目的地,使中小企业在完成自身突围的过程中充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
在金融资本支持方面,可以参照国外经验设立特别金融机构或建立特别基金,例如英联邦开发公司、德意志开发公司、丹麦工业化基金、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韩国进出口银行、亚洲四小龙的“海外创业资本基金”、“海外损失准备金制度”等,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海外融资的便利性。此外,在制度设计上,鼓励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最重要的金融支持政策是改革外汇管理制度,放松外汇管制,通过“藏汇于民”的方式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自由化。
全球化的贸易浪潮,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商务旅客,也催生了众多的国际连锁服务集团。面对日益国际化的竞争,本土服务企业要另辟蹊径,才能赢得客人的青睐。在智慧的地球上,通过与客人互动,服务机构能搜集并分析大量数据,营造高效、便捷的客户化体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家坐落于中国杭州的中型服务企业,黄龙饭店发现了“宾至如归”在今天的新涵义,并通过与IBM及其业务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构建了全新的RFID(射频识别)和管理体系。在这里,客人只要拥有一张智能卡,几分钟就能办完入住手续。客房内,各种设施都能根据其喜好自动调整——从母语习惯,到室内温度,再到电视画面和音乐,以及电话机的欢迎界面。客房外,所有信息还会传输到服务生的PDA(个人数字助理)上,以便随时提供贴心的服务。同时,管理系统还能监测并分析各类数据,帮助酒店更好地管理员工,提升运营效率。如今,新黄龙正成为杭州和中国的形象窗口,未来就在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