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俑
“爸,吃饱了”。
“呃——”一个略显勉强、狡诈的饱嗝随即而来,不用看我就知道,女儿的碗里又剩下半碗诸如白菜帮子、胡萝卜之类的蔬菜。“倒我碗里来,真是作俑”。
“爸,作俑啥意思”。瞧,我十一岁的宝贝女儿还是很勤学好问的。不过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意思,虽然小时候没少被奶奶戳着脑门骂,但是每次挨骂都是和浪费粮食有关,不知道没关系,请教无所不知的百度。
作俑一词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近义词是罪魁祸首,亚圣孟子和《中华成语大辞典》注解的意思是一样的:“最初制作俑人殉葬的人,比喻恶略风气的创始者。”值得疑惑的是最初是用活人殉葬的,后来才改为俑人陪葬,这应该是好事啊!也许孔子的原意是第一个作出废弃活人而改用俑人陪葬的人,做出的这个决定和善举应该是空前绝后的。
这样的解释又和奶奶当年恶狠狠的骂不能相符。不过这个词能被我们的祖宗沿用几千年,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好比我们驱赶鸡的时候喊的“呜——吃”,大概我们的祖先喊的是“勿——食”。民以食为天,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祖先们骂孩子们浪费粮食时候大概是这样的:“再浪费粮食,就把你当成俑人给殉葬了”。
“呵呵呵”,我不禁为自己这样的解释感到好笑。随着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很多孩子都没下地干过农活,不知道以往耕作的艰辛,甚至不知道食物是从哪里来的。物质的丰富也让很多人不再珍惜赖以生存的食物,当习大大提出“光盘行动”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奢侈了。
一个朋友生意做的很大,每次饭局必定是他买单。每次点菜他都要求一个人点一个菜,价格高低不考虑,实在不够再另点。记得有一次他夹花生米,不小心桌子上掉了两粒,那种没有台布的桌子,他很从容的又夹起来送到嘴里。另外一个朋友笑他:“不嫌脏啊,那么有钱还这样抠”。
“不脏,你看这桌面多干净,能有什么脏东西,你要说我抠可真是没良心,哪次吃饭不是我买单,一人点一个菜,多贵我都没意见,因为我相信物有所值。我爸常说一句话,‘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大把的挣钱就是为了花钱,但是不能浪费”。
是啊,“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这句话大概也流传有几百上千年了吧,再过几百上千年还是至理名言。还是那句话,不要“作俑”哦! (王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