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探秘“魔力小雨披”——看细节之处的人本之道
“小朱,来还雨披啊?昨天没被淋雨吧?没着凉吧?”
“书记,真是多亏了工区的雨披了。这雨披好像有魔力,穿上后一股股暖流涌遍全身,一点不冷。不然,我又要和以前一样被淋透了。现在好了,工区有了‘魔力雨披’,以后再也不会被浇成‘落汤鸡’了。哈哈……”
这是新矿集团孙村矿巷修工区职工朱元生和工区党支部书记冯治民之间的一段对话。原来,夏季雨水多,突然之间就会下起瓢泼大雨,个别没带雨具的职工只能冒雨回家。由于着凉,职工第二天就可能生病,既不利于职工身心健康,又影响井下出勤、耽误生产。针对这种情况,孙村矿巷修工区征求职工意见后,专门拿出办公费购置了质量较好的两件雨披和两把雨伞。碰到雨天,如果职工忘记带雨具,只要签下名字,骑车来的职工拿雨披,走路上下班的职工拿雨伞,这样一来,回家就可以不被淋雨了。
雨披、雨伞,是极其普通的日常用品。但是,在关键时刻,却能为人们遮挡风雨,给人们送去温暖。巷修工区为职工添置雨具的做法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相比,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毫无关系。但这种做法却十分有利于安全生产。假如职工被淋生病不能上班,肯定影响生产进度。如果职工再带病坚持上班,那就是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
在广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为职工买雨具的事情虽小,但却表达了关爱之情,是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一方面,可以让职工感受到区队大家庭的温暖,使雨披这个小物件如同有了魔力一般散发出热能,鼓舞职工士气,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醒职工:着急上班忘带雨具不算什么,但在井下生产时,千万不能为急于上井而违章操作。如此从细微之处关怀职工,职工怎能不按章作业,怎能不安全生产?
程占新
(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