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1 21:09:01
|
查看全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连续赚了三年,那么第四年谁能保证还会赚呢?所以,作为一位有前瞻性眼光的领导,就要有“赚了三年后退回一年份”的想法。如果有了这个经营思维,你就不用惊慌,因为不慌张,所以就能自如地处理事务,这时候智慧也就出现了,保不准在第四年还会出现赢利。
这就如“尺蠖虫”,它在前进时总是弓着腰,前进两寸又退回一寸。赚了三年,第四年你还想赚,就是像尺蠖虫的身体,此时已经完全伸直,以致无法后退,死亡已悄然降临。死亡好,还是退回一年份能生存好?当然是生存比较好。这样“一弓一屈”,才能第二年再赚,第三年、第四年还要赚,做企业就要有这种想法。
战略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这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战略管理基础之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我们的企业决策领导者又必须具备超越现实的战略管理能力;在“非战”、“非攻”、“不战”的境界里,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体现一种对待企业发展的哲学心态;《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兵学之经典的意义在于用时代的发展观来运用和改造它,这本身就是《孙子兵法》传承的哲学观,企业决策领导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谋略、战术、技巧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它的深邃的哲学启迪!
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一书中谈到围棋未来的趋势时说,21世纪的围棋要超越传统的序盘、中盘和官子的阶段性思考模式,而应从棋盘的整体去考虑。应该说,大思维源于大视野,这个思维即不是红海思维,也不是蓝海思维,而是战略管理。可口可乐的CEO郭思达也曾向他的同事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全世界42亿人每人每天喝多少水,同事的回答时62盎司。他又问,每人每天喝多少可乐,回答是2盎司。郭思达于是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咖啡、牛奶和水。思维方式变了,市场就变大了。可以说,郭思达是站在盒子外思考的CEO。
再看看国内的企业案例吧——我们从海尔集团的战略发展历史看总裁张瑞敏其人的战略管理能力,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初期的1984年就提出了海尔的品牌战略思想;1992年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1998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2002年的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足以证明张瑞敏作为一企业管理者的系统战略管理的博宏与高远。
可以说,战略管理管理——在学生的眼里,是一门玄妙到高深莫测的大学问,可以学习一辈子。在穷人眼里,就是一年怎么能赚到1万元钱。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说的很经典“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作出过远大的决策。”我想,他讲的是战略;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暗含的是战略管理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路朝天,讲得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远近难易却不同。各走一边,讲得是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表达的道理在于,战略管理的制高点不在于抢夺,而在于选择。什么是定战略,其实就是对将来道路的拍板,决定是姓社还是姓资。一旦选择,是苦是甜都在后面等着。有因必有果。
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许多企业都在干着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就像德鲁克说的,企业除了营销和创新,其他的都是成本,实际上现在的许多企业就在干这种不赚钱的事情,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确实是在干着只增加成本,而不赚钱的大事!重生产轻营销,几乎是所有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惯性思维,他们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精神,却没有用心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虽然质量是免费的,但是只有客户需要的质量才是免费的!
有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战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和企业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约占企业战略管理失败的60%以上。总结起来,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战略决策的随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场热点,谭老师认为,主要表现为如下: |
|